广州日报与广东中旅“城市三旧改造全球探访行”第二站,记者来到了西班牙的巴塞罗那,与巴黎市区内让人看得眼花缭乱的“奥氏”建筑不一样,在这里,你可能刚从玻璃幕墙的现代写字楼里出来,转个弯,不经意间又钻入了一座15世纪的哥特式古建筑中,时空穿越,让人流连忘返。
巴塞罗那是一个被国际建筑界公认的将古代文明和现代文明结合得最完美的城市。早在170年前,这座城市的每一座建筑都得到了妥善保护。巴塞罗那这座千年古城,为此上演着一个让世人着迷的“双城”故事。
巴塞罗那,一座迷人的海滨城市,这里,你可以享受到美味的海鲜饭和沙滩日光浴,也可以欣赏到毕加索、高迪、米罗等人的杰作。这一切源于上世纪80年代巴塞罗那对旧城区大规模的改造,并借助1992年第25届奥运会的举办,巴塞罗那发生了“脱胎换骨”的变化,至今,旧城改造在这里都没有停止。
城变:借助奥运会“脱胎换骨”
巴塞罗那历史中心区推广有限公司是专门负责该市最古老也是最中心城区CIUTAT VELLA改造任务,总裁华金?托拉介绍,在改造之前,CIUTAT VELLA非常破旧,2%的房子快要塌了,7000套公寓连浴室都没有,几家人才共用一个,人均绿化面积只有0.2平方米。随着老城区的居住环境越来越差,有钱的人慢慢搬走了,人口急剧减少。到1991年举办奥运会之前,这里只剩下9万多原居民。此外,市中心的街道越来越狭窄,社会治安问题日益严重。
承办1992年第25届奥运会,成为巴塞罗那推动旧城改造的重要契机。在筹备奥运会的6年时间里,巴塞罗那共对2772座建筑进行翻新,建设了450个市政公园,旧城面貌焕然一新。
在巴塞罗那奥林匹克广场的沙滩上,40多岁的市民梅尔?如特享受着日光和凉爽海风,她微笑着告诉记者:“以前我们对巴塞罗那已经失去了信心,奥运会之后,巴塞罗那漂亮了一百倍,我们对这座城市充满了自豪,每天出门上班,当看到阳光洒在内街内巷时,我的心情都变得愉悦了很多。”
保护:170年前已立法保护老建筑
在巴塞罗那,对老房子的保护,细致到了每一扇窗、每一面墙,正如巴塞罗那历史建筑与艺术遗产保护局局长约迪?罗根特所说:“毕加索的画,米罗的雕塑,摆放在哪里,都是一样珍贵,但历史建筑不一样,放在巴塞罗那和放在马德里,它的意义和价值绝对不一样。” 约迪?罗根特告诉记者,这就是他们为何要想方设法保护每一座可能有价值的老房子,而这一理念早在170年前就得到了重视,并颁布法令予以保护,成立了专门的部门。
约迪?罗根特告诉记者,巴塞罗那市政府成立了一个由技术人员、历史学家、社会人士等组成的团队,对所有需要保护的建筑建立了一个十分详细的名册,涉及3000多幢建筑,每一幢建筑就如人的档案一样,从“身高”、“出生日期”到“个性”等等都记录在案,并公布在巴塞罗那市政府网站上,任何人都可以查询到,哪些部分该保护,怎么修缮,一目了然。
巴塞罗那将需要保护的建筑分为A、B、C、D四个等级。A、B、C三个级别的建筑多为古罗马人的遗迹、哥特式建筑、上百年的教堂等,是绝对不能拆的,但可以被修缮甚至被再利用。
最值得一提的是巴塞罗那对D级建筑的保护,这些建筑并不具有文物保护的价值,但却是很多巴塞罗那人抹不去的记忆,它可能只是某条街道上老人儿时常去玩耍的小房子,或者年轻人经常去谈恋爱的一个墙角,同样它也不能随意被拆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