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委员会办公室常务副主任邱跃说,前两次规划中划定的保护范围都是历史文化比较集中、布局比较规整的街区。但是,并不是所有的街区和院落都是方正、规整的,有些保护区内可能有个别院落是凸出来的,因此,保护区的范围也不应该是规整的。从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角度来说,保护应该按照院落、街区的规制来划定,不能简单地以一条直线来勾勒。根据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实际需要,这次规划扩大了原有4片保护区的范围,切实做到应保尽保。
启动4个保护试点
邱跃透露,为了推动全市的保护工作,北京将启动4个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试点,分别是内城天桥保护区、房山水峪村、近郊的贝家花园和平谷非物质文化遗产“仁义巷”,试点内容包括编制保护规划、实施保护措施等。他希望这4个试点能够为将来各区的保护工作提供经验。
据了解,4个试点的保护工作已经开始筹备。北京市规划委员会此前已对天桥景观标志性建筑方案征集意见,目前初步定下“桥印糅合”方案,方案以“印记”方式标示老天桥的遗址原位,将石拱桥和石碑迁至南侧绿化带的前端进行建造;现在,有关工作人员正在水峪村驻扎,了解该村历史,根据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的保护要点编制保护规划;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委员会近期将组织专家研讨贝家花园的保护范围方案,其中涉及其附近的区级文保单位圣琼·佩斯着诗处的修复;平谷非物质文化遗产“仁义巷”的保护工作也即将出台具体的保护规划和管理措施。
渐进疏解旧城人口
近年来,北京市人口增长过快,给旧城保护带来很大压力。对此,邱跃说,北京将在旧城范围内探索“小规模渐进式”的人口疏解方式,控制旧城人口总量,缓解旧城压力。
北京旧城的范围是明清北京护城河及其遗址以内的城市区域。根据北京城市总体规划,到2020年,旧城区人口需由180万人降至110万人,即每年需要疏解4.1万人,约1.52万户。
2000年至今,北京139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得到腾退、修缮,约占市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总数43%。共修缮文物面积约33万平方米。重点修缮了历代帝王庙、白塔寺、大高玄庙、孔庙、国子监、长椿寺、法源寺、火德真君庙、李大钊故居、琉璃厂火神庙、佑圣寺、广福观、普度寺大殿、蔡元培故居、于谦祠等百余处文物保护单位。同时,通过文物腾退,共搬迁不合理占用单位800余家、居民1万余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