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底,北京钟鼓楼地区的人们可能不能平静的跨年,一则拆迁修复钟鼓楼广场的消息使得有人欢喜有人忧。为此,东城区政府再度召开新闻发布会,澄清细节,让市民清楚。这一举动仍然引来了社会上的热议及质疑。
昨日,东城区政府再度召开新闻发布会,澄清去年年底启动的钟鼓楼广场恢复整治项目中,政府依法征收的钟鼓楼周边66个院落,拆除后将确保恢复为供市民文化休闲活动的广场,不会新增建筑。作为北京城传统中轴线的重要组成部分,钟鼓楼广场将参考清代盛世全图以及新中国成立初期地形图扩张并矫正。
钟鼓楼始建于元世祖至元九年,至今已有700多年的历史,是元、明、清三代的报时中心。此次将扩建的钟鼓楼广场始建于元朝,历史辐射面积曾达万余平方米,与周边的胡同、院落,成为北京古都风貌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国家重点保护文物,京城中轴线北起点钟鼓楼,一个月前由北京市东城区政府正式启动其周边广场的恢复整治项目。
然而,这一项目,引发了一连串疑问。文保人士质疑,位于北京旧城25片历史文保区“核心地带”的钟鼓楼广场,能否靠“恢复整治”来还原历史风貌;周边胡同部分院落的拆除,会不会破坏自然形成的历史风貌?而对于周边居民来说,更多关注的是,政府此次恢复整治项目,补偿是否合理?
恢复适宜历史时期风貌
据东城区政府通报,“钟鼓楼广场恢复整治”项目是对钟鼓楼建筑周边约4700平方米范围内的66个院落,进行征收。
目前,张贴在钟鼓楼周边胡同、院落的政府征收公告显示,此次征收范围,涉及钟鼓楼现广场周边钟楼湾胡同、豆腐池胡同等6条胡同的部分地段,136户居民。东城区房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此次征收,这些住户可按照房改政策,承租人应先进行房改售房,再按照评估价格接受政府征收。
东城区政府介绍,目前,征收项目的准备资金预计为近4亿人民币。钟鼓楼周边的房屋征收通告中,显示此次征收的基准价,为每平方米44361元。
按照现有规划,东城区政府历史风貌办负责人刘景地强调,征收范围内的院落拆除后,腾出的空间,用于恢复适宜历史时期的钟鼓楼广场风貌,为社区和城市居民提供文化休闲场所。所谓适宜,是指参考清乾隆全图及此后一些历史阶段的钟鼓楼风貌,并结合保护钟鼓楼文物本体安全的消防需求。
2008年,被誉为韩国国宝的崇礼门在一场大火中燃毁殆尽。这也给同样为木结构的钟鼓楼敲响了消防“警钟”。据悉,现在钟鼓楼周边的道路最窄的不足3米,鼓楼又是木质结构,防火十分不利。东城区建委表示,此次修缮整治后,钟鼓楼周边道路将被整修,并被控制在5米以内。“恢复之后,周边胡同最宽五米左右,起码可供消防车穿行。”
整治后确保不成商业街
东城区政府昨日明确表示,钟鼓楼广场周边“不会变成商业街”。
对于征收边界外院落,东城区政府表示,按照居民自愿原则,协议搬迁疏解,政府负责对腾退院落进行修缮。
刘景地说,此次恢复整治是政府公益性项目,将严格按照国家和北京市对钟鼓楼区域的整体保护规划进行;钟鼓楼周边,会恢复原有的胡同肌理和平房四合院风貌,并保留居住功能,确保不会成为商业街。
昨日,东城区政府表示,目前,钟鼓楼广场恢复整治项目的规划效果仍在论证待审批阶段,尚无法公布。但恢复整治项目,已经通过了国家及北京市相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