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美丽乡村既要保护传统,美得像乡村,又要有现代化的魅力。原始古朴、保留乡愁是一种美,现代化的魅力同样也是乡村游吸引人的要素之一。而现代化的魅力很大程度上则体现在现代农业上。
笔者日前来到福安市溪柄镇楼下村。楼下村是福建省级历史文化名村,既有千年古刹狮峰寺和成片古民居,还建有闽东苏区纪念馆,旅游资源十分丰富。过去曾慕名来过,而这次的到访则对楼下村有了新的认识。
正值西瓜上市季节,见到长在悬空中的西瓜,眼前陡然一亮,兴趣倍增。置身其间,仿佛走进了一座现代农业的大观园,以叶用蔬菜为主,瓜果类产品及田鲫鱼等水产品为辅,琳琅满目、青翠欲滴。过去听说过无土栽培,但立柱式气雾栽培、植物生长周期全程计算机控制却是第一次见识;智能温室大棚如今并不鲜见,但这种远看像是硕大蒙古包、近观酷似“鸟巢”的生态农业生产系统还让人叹为观止。
首先是节地节水。只需1/6的土地面积、1/10的用水量,即可生产出相同数量的农产品,这对于福建省人均耕地0.55亩,仅占全国人均耕地1.52亩的36%而言,显得尤为重要。其次是省工。已建好的三个“鸟巢”(在建3个),相当于54亩耕地,平时只聘请两个人管理,果蔬采摘才雇用村里点工。最后是环保生态。利用仿生态环境,不使用任何农药、杀虫剂等化学药剂,通过雾化液体喷洒实现养分供给,洁净安全。
空中产的西瓜,店家最大的卖点是360度全面接受阳光。这样的美丽乡村游,收获的不光是休闲观光、放松心情,还增加知识、开阔眼界。这样的乡村之美,美在科技的奇幻、美在现代农业的匪夷所思。
什么是现代农业?非专业人士未必表述得清楚,但只要置身“鸟巢”中,对集智能化、标准化、设施化于一体的现代农业模式也就了然于胸。这种模式摆脱了传统农业对土地、能源、气候的过分依赖,从根本上实现了农村劳动力的转移。
转型发展、加快升级同样适用于农业生产。只有跟踪农业科技进步,才能不断化解制约现代农业发展的耕地不足、资源环境约束、农村劳动力青黄不接等突出矛盾;只有开发或引进现代农业的优质项目,才能不断促使农村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之路。
(作者系福建政协调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