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炎夏日,记者走进上海刚刚完成改造的“8号桥”大厅,马上就能感受到一阵扑面而来的清凉。不需要空调,这栋建筑的凉爽全来自于大自然。
地处上海市中心区域的黄浦区局门路和汝南路交界处,曾是上海老工厂的聚集地,承载着上海近百年的民族工业历史。然而,过多的废气与污水排放也给当地环境造成了严重污染。如何在消除污染的同时,保留下这段民族工业的辉煌历史,成了黄浦区规划改造的重点。
老厂房变成低碳新园区
工业厂房改造建筑获得LEED认证
今夏,老厂房群中的上海色织三厂获得了它的“第二次生命”。这座破旧不堪的老厂房摇身一变,成为了时尚恒温的“8号”低碳新园区,并成为唯一一座获得美国绿色建筑协会LEED认证的工业厂房改造建筑。
据运营方负责人介绍,早在2010年上海世博会期间,他们就计划通过绿色改造来使这些有历史意义的建筑重新焕发光彩。“这些厂房不是市政府公布的风貌保护建筑,改建前已经破破烂烂,但为了保留这里的历史人文底蕴,我们没有推倒重建,而是决定在原先老厂房的基础上建设创意和设计产业园区,让它们变得更加低碳环保的同时,也不失本真。”
想要让这样一座老院区“重获新生”并不是易事。为了制造出环保恒温效果,设计师进行了十几次模型验证,最终决定将1至4层楼中间的楼板拆除一部分,建造一个可以调节自然采光和通风口的天井。在天井玻璃屋顶的周围,布置了300平方米的太阳能光伏和屋顶都市农场。“自然通风和采光既可以减少空调和电灯的使用频率,又可以为整幢建筑制造出冬暖夏凉的温度调节效果。”
绿色设计亮点多
光伏满足日常照明需求,建筑节能率达到约60%
老厂房转型绿色建筑后,不仅屋顶拥有了别样的利用价值,在其他地方也多了很多绿色设计。建筑间的连廊被营造成舒适的公共空间;电梯厅内和大厅外墙上布置了大面积的室内垂直绿化,赏心悦目;油式变压器改成干式变压器,减少了能源传输过程中的损耗。
据介绍,在“8号桥”一期时,由于技术所限,屋顶太阳能光伏只能满足部分景观照明的用电需要。而现在,随着太阳能光伏发电的技术进步,300平方米的太阳能光伏已完全可以满足园区日常公共照明需求,并且已接入国家电网。改造完成后,建筑节能率达到约60%,成为了一座集低碳环保舒适为一体的绿色园区。
运营方负责人告诉记者,对老建筑进行绿色节能改造需要投入巨大的成本,能通过节电、节水、节燃气等方式收回一些成本,但周期特别长。不过,绿色节能改造能带来很多金钱以外的积极收益,这些收益是长远的、可持续的。
建筑能耗怎么降下来
推动绿色设计走向绿色运营
据上海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介绍,从国际大都市的发展趋势来看,建筑能耗占全市能耗的比重在未来会逐步上升,将会变成城市能耗排放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因此,绿色建筑对引领低碳生活有重要意义。
据悉,上海市日前提高了绿色建筑补贴标准,以推动更多建筑从绿色设计走向绿色运营。在政策鼓励下,上海在市级和区级层面都建立了能耗在线监测系统,将全市90%的楼宇都纳入能耗监测范围。
据统计,截至2016年年底,全市累计398个项目参评并获得绿色建筑星级标识,建筑面积3423万平方米,其中高星级绿色建筑占比超过80%。
如今,绿色已经成为“8号桥”园区品牌的附加值,吸引了众多国际水准的企业入驻。绿色建筑也成为了上海市建筑的风向标,引领市民进入健康低碳的绿色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