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我市召开凤城河景区规划专家咨询会,邀请到国内知名专家教授为凤城河景区未来把脉。
景区总体结构初步形成
2004年,我市编制《泰州市环城河风景名胜区规划》,确定了环城河的框架、范围及景区建设意向。近年来,随着我市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凤城河景区的内外环境发生了较大变化,原有《规划》已不能充分适应新的形势发展及指导景区建设的全面展开。去年下半年,凤城河景区正式启动了新一轮规划修编工作。目前,已形成初步方案。
据了解,此次修编的规划范围为287.7公顷,其中包括目前已建成的区域。按照新方案,凤城河将围绕“三环四片”结构打造。“三环”包括水环、绿环、文化环。水环即凤城河,绿环就是依托凤城河的风光带,文化环指凤城河文化的载体。“四片”包括自然生态游赏区、历史文化风情区、旅游休闲体验区、滨水休闲商业区。
按照规划,下一阶段,凤城河景区建设将突出“水韵流金、绿锦绕城、繁华荣市、再现昔日文化”等主题,进一步保护、科学开发和永续利用区域内现有的自然资源及人文景观资源,加强城市与景区的协调、联系,实现水景观特色明显、生态植物景观丰富、文化内涵深刻、设施配套先进的全新格局。
专家建言统筹考虑
昨天邀请到的5名专家分别为:苏州科技大学时匡教授、南京林业大学徐大陆教授、东南大学孔令龙教授和单勇教授,以及南京市园林规划设计院的李浩年教授。咨询会上,针对新提交的规划成果,专家们畅所欲言。他们普遍认为,要将凤城河置于整个城区中统筹考虑,不能脱离泰州看凤城河。
单勇教授说,凤城河景区沿岸高楼林立,交通组织非常繁忙,并没有体现泰州古城的特色。他建议旧城改造与新区建设要有所差别,尽量形成新旧对比。
孔令龙、李浩年两教授认为,凤城河景区规划应在城市总体规划、旅游规划、绿地系统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等上位规划的指导下编制,处理好与周边城市用地、城市用地的关系;科学定位凤城河滨水区,要凸显个性特色,强化绿地生态功能,旅游、休闲功能和历史文化承载与展示功能,体现整体性、系统性、连续性、开放性。
时匡教授则建议,规划要进一步确定目标与要求,要按“泰州市凤城河滨水区修建性详细规划”编制,注重滨水空间设计、滨水空间与城市空间的相互渗透与融合,环境风貌要体现地方特色。
徐大陆教授认为规划要充分考虑交通的多样性,完善水陆交通旅游线路,注重静态交通的服务支撑;同时,根据节约型城市和园林建设要求,统筹考虑节能、环保,在规划中考虑新能源应用、水环境治理等。
市凤城河管委会一负责人表示,目前形成的修编成果属景区总体规划的中期成果,还需大量集思广益,以达到精益求精的效果。在今后的修编过程中,景区还将邀请各方专家召开专题咨询会,并根据专家的意见和建议不断修改和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