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昨天下午2时许,前往崇明东滩鸟类自然保护区的游客倒不少,却难以看到一只鸟。
长江隧桥10月31日开通后,游客不断涌入崇明,当地的生态正经受着考验,免费景点东滩和西沙湿地更是首当其冲。昨天,逾万名游客涌向东滩游览,这个数字在周末还将大幅增加。
一批专家已指出,这么大的人流车流对东滩生态环境肯定有不利影响,一定要采取断然措施,保护东滩。记者建议,崇明东滩应暂时停止旅游观光。
东旺东路是通向崇明东滩鸟类自然保护区的必经之路,路边指示牌上写着:“鸟类栖息,请勿惊扰。”但昨天下午2时30分许,东旺东路上挤满了旅游大巴和私家车,使得这条原本不太狭窄的水泥路出现了交通堵塞,一些被堵司机拼命地按喇叭,一些旅游大巴也不得不在距离东滩大石头一两公里处放客,让游客在车流中穿行。
在东滩大石头处,游客望着眼前茫茫的芦苇荡问导游:“哪里能看到鸟?”一位来自市区的游客则抱怨说:“旅行社说来东滩就是看鸟,但现在只能看人头,根本看不到一只鸟。”
在东滩大石头和木栈道边的大堤上,原本用来禁止游客进入的警戒线已被踩倒在地,不少游客跨过警戒线小便。
还有一些游客对保护区管理处中心管护站产生了兴趣,时不时擅自进入管护站,工作人员不得不锁上大门,从窗口跳进跳出。“本来我们是做鸟类监测工作,现在主要任务却是指挥交通。”一位正在指挥旅游大巴停靠的工作人员有些无奈地说。
崇明东滩鸟类自然保护区工作人员还告诉记者:“在允许游客参观的东滩大石头和木栈道,以往还能看到一些白鹭,但现在白天肯定看不到了。
据了解,长江隧桥通车以来,崇明东滩成为游客最多的景点。据有关部门统计,11月1日-7日涌入东滩的游客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了5507%。
上海师范大学生命与环境科学研究院副院长俞伟东呼吁:“因为经济、旅游开发而导致生态遭到破坏的例子已经太多,就东滩鸟类自然保护区而言,一定要把人流控制在目前规定的范围内,不要发生大家都不愿意看到的状况!”
专家呼吁
限制人流 游客活动不得“越界”
崇明东滩鸟类自然保护区分成核心区、缓冲区和实验区。按照有关规定,核心区是绝对禁止进入的;在得到管理部门批准的情况下,缓冲区允许部分科研人员或有其他需求的人员进入;实验区即保护区外围在得到管理部门允许的情况下,允许游客游览。现在保护区向游客开放的98大堤两侧石头界桩、木栈道大约三四百平方米的区域正是保护区外围。“这么大的人流车流,对鸟类、对东滩生态环境、对保护区的正常工作肯定有影响!”昨天,沪上环境科学研究者、野生动物保护管理者及东滩鸟类监测人员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都如此表示。
上海师范大学生命与环境科学研究院副院长俞伟东表示,游客增多不仅可能影响候鸟栖息,还可能污染环境、破坏生态。一定要采取限制人流的措施,并将人流控制在目前保护区规定的范围内。
俞伟东不无担忧地说:“崇明生态岛建设规划中已经注意到生态保护问题,希望在执行过程中能把保护措施落实好。”
市野生动物保护管理站站长裴恩乐表示,游客多对鸟类生活肯定有影响,但这一影响到底有多大,目前还没有监测数据说明。但是从保护动物的角度来说,最最关键的就是不要去驱赶、猎杀它们。
东滩鸟类自然保护区管理处处长宋国贤则表示,希望游客能够错开旅游高峰,在东滩遵守保护区有关规定,并在规定区域内活动。
新举措
西沙湿地拟收费,每天限1万人
记者昨天了解到,随着游客增多,为确保湿地生态,有关方面考虑对西沙湿地实行限流措施,即准备采取收费措施和公告形式限制人流无序涌入,并拟每天限定1万人进入。
市旅游局有关人士表示,从崇明实地调研的情况来看,东滩湿地向外沿线14公里内仅有两三家规模很小的饭店,且东滩湿地周边没有旅馆、厕所和停车场所。游客集中前往崇明期间,通向东滩湿地长约3公里的道路两边停满了车辆,现场秩序混乱,交通严重阻塞。鉴于东滩湿地尚不具备大规模接待游客条件,市旅游局将会同市绿化局、崇明县做好游客和车辆控制工作,以保护周边生态环境。
针对景点出现的行车难问题,有关部门将根据时段,及时在景区景点外的道路上采取车辆限流措施,确保交通通畅;在重点路面设置临时性旅游标识牌和临时指路牌。停车方面,市旅游局已紧急部署崇明相关部门与东滩湿地公司磋商,开放停建的停车场用于临时停车;在东平森林公园建成临时停车场,紧急增加车位600多个;西沙湿地和明珠湖增加临时车位400余个。由于东滩停车难问题仍然比较突出,有关部门将尽快启动东滩湿地停车场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