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面向公众开放
天津极地海洋世界具科普功能
“目前天津极地海洋世界项目建筑主体已封顶,内部装修刚刚启动,但已有来自北京和天津市区的部分游客提前造访。”昨日上午,出席天津市十五届三次会议的市人大代表杨志刚透露,作为滨海新区提升旅游业的重大项目,即将于今年“十一”面向公众开放的天津极地海洋世界同时还将具备科普功能。
杨志刚介绍,规划面积18.7万平方米的天津极地海洋世界,坐落于响螺湾商务区西侧,将建成开放式公园,除部分收费场馆外,游客可免费进入公园,实现近距离接触海洋科普知识。杨志刚表示,在滨海新区建设的天津极地海洋世界项目总面积将达到20万平方米,是中国最大的极地海洋世界。项目除观赏内容外,还将设有极地动物孵化、繁育以及科研项目,可对游客,特别是青少年进行海洋极地知识的相关科普宣传。
版画乡土艺术魅力日现
打造滨海文化新“名片”
在天津市十五届人大三次会议上,市人大代表、汉沽文化局版画刻字艺术院院长刘硕海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版画等滨海乡土艺术在国内的影响力正日渐提升。他向记者披露,今年汉沽版画艺术交流以及与塘沽、大港开展合作的计划。
据介绍,目前,作为滨海新区乡土艺术代表门类的版画近年来得到快速发展。以汉沽版画为例,艺术创作团队高峰时达70余人,并多次到俄罗斯、捷克等国家举办展览,引起轰动。去年汉沽共举办各类版画展览12次,平均每月1次,有多件作品被国内外版画艺术爱好者收藏。目前,汉沽的版画艺术交流层面已经扩展到世界。由刘硕海创办的国际版画艺术交流机构——版画藏书票收藏馆,也已刚完成扩建,已设立“国际版画工作室”,将邀请国际知名版画家,进行创作交流、艺术品鉴等,搭建滨海版画与国际交流的平台。
谈到新年的发展,刘硕海表示,目前已创作出可作为馈赠的旅游性纪念品版画。年内,还计划将联合塘沽、汉沽、大港的艺术版画创作团队,在国内外举办多场版画展览,联手打造滨海版画品牌,助推文化旅游产业。同时,计划在塘沽设立滨海新区的版画交易市场,打造滨海艺术高地,以此提升滨海文化艺术影响力,并继续开发一批嫁接于旅游产业的艺术品,提升乡土文化艺术品的附加值。
天津碱厂力保近百年遗存
建成黄海化学工业研究社纪念馆
天津碱厂在搬迁改造中,不忘加强保护具有90余年历史的工业文化遗存。昨日,据市人大代表、天津碱厂厂长赖振国介绍,天碱搬迁改造过程中,“黄海化学工业研究社”等宝贵文化遗存正得到进一步保护。
作为我国近代实业家范旭东、科学家侯德榜等民族工业家在塘沽兴办的我国最早的制碱企业——黄海化学工业研究社,是中国化工研究机构的摇篮。“宝贵的工业文化遗存并不只是天碱所独有,它也是天津的,更是国家的。”
赖振国告诉记者,目前,在保护工业文化遗存上,企业也面临着企业发展与遗产保护间的矛盾。为保护这一文化遗产,企业前几年已在研究社存留的旧址处建成“黄海化学工业研究社纪念馆”。赖振国说,目前,天津碱厂正加紧保护和整理2200多套厂史资料,已出版500多页的书籍。同时,对碱厂遗留厂房及设备等予以重点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