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2年,庐山历史上第5次发展规划出台。在这项被称为“一下一上”的方案中,上万名庐山居民将被逐步下迁,以完成庐山旅游转型和整体上市的战略。上世纪末,鼓浪屿曾施行纯旅游发展策略,但随着学校和居民外迁,被指责丧失文化传承的鼓浪屿渐渐走向衰败。如今有着相似发展策略的庐山能避免重蹈覆辙吗?
百年老镇将进行万人迁离
江西庐山牯岭是一个终年云雾缭绕的百年老镇。1886年,英国传教士李德立发现了它,当时它被称作牯牛岭,李德立在赋予它新名牯岭(英文cooling)的同时,还将这里缔造成一个上流社会的避暑胜地;1980年,一部改革开放后最早的言情片《庐山恋》为它带来了大量游客,至今络绎不绝。
在这个小镇上,四处留影的观光客、拎着小菜悠闲行走的原住民比比皆是。然而,这样的景象也许一年后会被改变。根据庐山管理局的计划,为了促进庐山旅游转型升级,从明年开始,庐山上的上万名居民将被逐步迁往山下的庐山新城。
万人迁离后的百年老镇将会发生怎样的变化,人们充满疑问。
故土难舍
搬迁的消息早在4年前就已传出。最近的消息是,几个月后,在九江威家镇芳兰村为牯岭镇居民下迁所建的“庐山新城”第一期将交房。明年,第一批1000多户庐山居民将入住。
从2008年开始,在庐山三叠泉附近做生意的黄小文夫妇,每年都会被召集参加1至2次下迁动员会。“每次都是务虚的说一下迁后的生活。”根据规划,景区内的居民会成为最早一批搬迁户。黄小文说,会议召开者唯一告诉他们的是,景区商铺租赁还没到期的商户,搬迁后可继续在景区内开店,但必须乘坐景区的环保车上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