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空中俯视嘉兴北部,您会惊奇地发现,一条宽6公里、长约20公里的狭长地带上水网密布,绿意葱茏,这片土地给人以丰富的想象。如何利用好嘉兴这些不可多得的宝贵财富,做好秀洲北部湿地经济这篇大文章,秀洲区委、区政府用了一年多的时间进行了科学论证。
昨天上午,细雨蒙蒙,记者走进秀洲北部多个湿地农业示范基地,一幅幅生物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画面跃然眼前。近年来,在“双业并举,转型提升”经济工作主战略指引下,秀洲北部的生态修复正步入良性发展的轨道。通过“立足长远、保护优先、科学修复、适度开发、合理利用”,把这片“地球之肾”打造成国家级生态湿地公园的时机已经成熟。
谋划16万亩
湿地生态农业园
昨天上午,油车港镇绿波岛农场内绿意盎然,300多亩水生蔬菜长势正旺。“虽然今年南湖菱亩产量不高,但市场价格不错,效益还是有保障的。”农场主张炎告诉记者,他尝试着搞湿地种养结合新模式,将四面环水的农场全部种植了南湖菱、茭白、荸荠等水生蔬菜,并在菱塘套养了甲鱼、泥鳅和黑鱼。
一改北部地区河网密布、地势低洼的劣势,秀洲区大力发展湿地农业,正彰显出巨大的绿色生产力。据统计,2009年至今,秀洲北部已种植水生蔬菜5000亩,发展“鱼+鳅”、“鱼+藕”等多种湿地种养结合农业2000多亩。变“水患”为“水利”,在鼓起当地村民腰包的同时,还有效净化了水体环境。
“实现北部低洼地区产业转型升级与环境保护、生态修复的有机结合,秀洲北区还将积极拓展水产品加工与市场建设,大力发展现代渔业和休闲观光渔业。”据区相关部门负责人介绍,根据规划,秀洲区将开发湿地农业面积16万亩,其中包括北部湿地农业综合开发区11万亩,现代渔业示范区2.5万亩以及生态旅游休闲观光带、外荡洁水渔业带2.5万亩。
构建120平方公里
湿地大平台
面对“一核两翼”组团式发展平台带来的机遇,北翼所在区域王江泾镇、油车港镇也纷纷结合实际,活湿地资源,聚人脉商脉,集聚转型升级的可持续发展力。
这段时间,油车港镇3700多亩湿地“退养还湖”进展得有条不紊,并抓紧时间对湿地范围内的河道湖荡进行清淤疏浚。“区里的决策,进一步坚定了我们发展湿地经济的信心。”油车港镇党委书记陈建祥告诉记者,麟湖新城与湘家荡开发区等周围区域相呼应,该镇正积极编制油车港镇总体规划及相关规划,谋划新的发展蓝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