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安:诗意山水 生态经典 “绿色五部曲”
浙江日报8月16日讯 今年七月,临安市获得了国家环保部授予的“国家生态市”称号。有着“森林城市”、“绿色硅谷”美誉的临安将此作为新的起点,朝着联创省级和国家级“生态文明试点市”目标,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力争实现由国家生态市向国家生态文明市跨越,使临安成为全国山区县市生态文明建设的典范。
天目山的青翠,青山湖的灵动,太湖源的清澈……吴越大地的灵秀滋润着临安;青山连绵、绿水回环,因绿而美、因绿而富、因绿而名……生态至上的文明浸润着临安,人景益彰,天人合一。“国家生态市”的荣誉,为临安近年来依托生态优势,依靠科技创新,积极探索具有地方特色的经济、环境、文化、社会共赢之路写下关键一笔。国家级生态市验收组在考核验收意见中这样写道:“临安在全国生态市建设上树立了典范,在环境与经济、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等方面发挥了良好的效应。”
从封山育林、农业综合开发、发展生态旅游,到建设“经济强市、文化大市、生态名市”和“强市名城胜地”,再到全面构建杭州西郊现代化生态市,临安对生态文明的认识和实践不断深化。“十一五”时期,临安高举生态科技两面大旗,围绕生态、生产、生活“三生共赢”的目标,推进转型升级科学发展,提升人民群众生活品质。一个生态经济发达、生态环境优美、生态文化繁荣、生态社会和谐的品质之城,正向世人展现着动听和谐的山、水、业、城、人“绿色五部曲”。
如今,临安又围绕建设“富饶秀美、和谐安康”的生态临安的目标,以加快创建生态文明试点市为抓手,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深入实施生态立市第一战略,在打造“碳汇林业”、“优质水源”、“都市氧吧”和“生态产品”四大生态品牌的同时,抓好青山湖综合治理保护和绿色、节能、低碳科技城建设两大示范工程,全面提升临安生态环境品质,加快实现富民强市、科学跨越。
山之绿,保护开发两平衡
“九山半水半分田”,临安是典型的山区市,山是临安生态文明建设的主元素。从“老三线”到“新三线”,再到“沿轴整治”,宜林荒山得到整治;从“卖山头”到“卖山货”再到“卖生态”,生态旅游蓬勃发展,生态效益不断显现;从“建保护区”到“封山育林”再到“低丘缓坡利用”,潜在资源得到挖掘。临安围绕“山绿”,寻找保护与发展的最佳平衡点,让“荒山野地”变为青山绿地、金山宝地。
在着手生态建设之初,针对当时荒山多、水土流失严重的实际情况,临安创造性地实施“上促青山、下稳良田、主攻中间”和“前促生产、后促流通、主攻加工”的新老“三线”战略,通过十多年的努力,基本消灭了宜林荒山,率先在全国谱写了绿山、净水、富民三部曲。2006年底杭徽高速建成通车后,开展了以高速公路为轴线的大规模整治,使这条百里长廊成为了生态绿色画廊。2008年,又率先启动了全球首个毛竹林碳汇项目——中国绿色碳汇基金临安毛竹林碳汇研究项目。
在保护的同时,临安农村转变“靠山吃山”传统观念,在林业等科技人员的指导下,搞起了竹笋、山核桃、有机茶等非木质资源的开发,靠“卖山货”增加了收入。到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开始经营生态资源,发展生态旅游和“农家乐”,吸引了更多游客前来“赏树”、体验生态,老百姓的生活也更加富裕。同时加大了自然保护区建设力度,天目山、清凉峰分别于1986年、1998年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护区面积达150平方公里。在建保护区的基础上,又实行封山育林,建设生态公益林,目前公益林面积达128.9万亩,森林蓄积量达1074万立方米。
水之韵,一江清水送出境
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水,对临安来说更多的是一份责任、一份使命,护水是临安生态文明建设的首善之举。临安地处太湖和钱塘江两大水系源头,是杭嘉湖地区重要的优质水源供给地和浙西北地区的主要生态屏障。通过探索实施保障水安全、改善水环境、恢复水生态、营造水景观、塑造水文化“五位一体”的源头护水新模式,临安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水质100%达标,出境断面水质一直达到或优于水环境功能区要求,确保了“一江清水送出境”,并营造了“一环清水绕古城、千顷碧波添美景”的水景观。
在保障水安全上,临安建立健全污染来源预警、水质安全应急和水厂应急处理的饮用水水源应急保障体系,全方位开展水质监测分析,开展里畈水库、水涛庄水库、於潜等合格饮用水保护区创建;改善水环境方面,建成日处理能力6万吨的城市污水处理厂和2万吨的青山污水处理厂,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率达93.85%。全市建成13个集镇污水处理厂、15个微动力生活污水处理工程,200余个村建成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同时加强畜禽养殖污染综合整治,目前已建成市—镇—村—户四级生活污水处理系统,实现污水处理工程全覆盖,规模化养殖场粪便综合利用率达95%以上。杜绝引进“两高一低”项目,实行环保排污许可证“一证式”管理,执行能评和环评制度;在恢复水生态上,加强流域干支流源头、水源涵养区的生态保护,实施农作物病虫无害化治理,并全面开展河道“生态禁渔”活动。
除了保护、改善和恢复现有水资源外,临安立体开发城市水体,营造水景观。近年来,已投入10余亿元建设锦城城防工程,开展锦溪、马溪、南苕溪“三溪”水景观带建设,打造“以湖为点,以河为脉,以绿为体”的空间形态。此外,临安每年的“世界环境日”、“世界水日”等大型纪念宣传活动,以及在主流媒体上开设水资源“知识窗”、“民情热线”等专题专栏,已经在临安全市上下形成了知水、节水、护水的水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