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西湖”是南京城南门东的一条街道。《南京地名录》云,南起马道街,北端向东折至箍桶巷,古时有塘,环境优美赛如杭州西湖,巷以此得名“小西湖”。
而说起“小西湖”,南京历史上先后曾有过3处。
最早被称为“小西湖”的是南宋的青溪园。青溪园是南宋建康知府马光祖所筑。咸淳元年他在青溪阁后空地上,又建“静庵于青溪之上,为屋三十间,屋后累石为崇山,亭其巅名最高,山后跨飞梁,涉修径,建堂二所,其前曰简暇,其中曰观心,其后曰近民,以其后旧通衢也。青溪之胜聚于此。”
马光祖三任建康府先后计l2年,恤民情,著政绩,说他是“古代城市建设家”亦称相当。
至于青溪园的故迹,论说不一。有的说在今中华路东锦绣坊附近;有的说应在今四象桥、淮清桥以东;有的则直指青溪阁的故址应在致和街、八府塘一带。看来,青溪园的故址大致在那个方向了。
第二处被称为“小西湖”的是明代的快园,在今武定桥东,箍桶巷一带。《南京地名录》中所说的“小西湖”即指此。快园从明至清几易园主,其中以造园主明征君徐霖和清州判凌霄两园主出名。有“小西湖”之称大致是凌霄为园主时前后的事。
说起徐霖快园,翠筿清连,芳林幽砌。有振衣台、丽藻堂、晚晴阁,均有名公题咏书额。相传武宗曾乘舟钓鱼池中,得一金色鲤鱼,宦官争着购买,引得武宗大笑不已而导致舟覆落水,衮衣沾湿,于是命名该池为浴龙池,皇帝到过的地方遂改名宸幸堂。《金陵琐事》称此事“古今罕闻,岂诸园之可同乎”。
快园闻名的另一个原因是园主徐霖的道德文章名誉都下,且善诗歌,工书法,所制南北曲竟传南北。
总之,该园有山有水,风景有致,亭台楼阁榭轩样样俱全,更有甚者,借大报恩寺塔倒影为园中一景。否则,当时明武宗也不会数幸其家了。
至清乾隆五十年,该园归州判凌霄。凌霄快园并无专记,今人只能从咏《快园》诗中得以了解园况。例如,从“前明征士留遗居,木石池亭犹有余”中,可以知道快园中尚存有宸幸堂、丽藻堂、晚晴阁、浴龙池诸遗迹;从“秋雨绿凉三径树,夕阳红衬一栖霞”“数拳瘦石如兽蹲,乱虫细语衰草根”和“旧开池沼全生藓,新种芙蓉尚待花”中,可以知道快园中怪石环廊、奇花拥阁、桐阴遮苑、菰米坠池;从“归燕风帘外,群鹅水栏前,岿然一塔影,斜照落遥天”和“喜有墙东园五亩,侭堪明好话桑麻”中,可以知道该园林的规模以及一派乐在其中的太平景象。
至清末,园遭兵事,废为丘墟,而春水鸭栏,夹以桃李,里人犹呼“小西湖”。
第三处被称为“小西湖”的是城西乌龙潭。明末清初,乌龙潭周围园林环列,亭榭参差,是城西游览胜地。潭边曾树一旗亭,旗上书:何必西湖尝见赏于周幔亭。
星移斗转。往昔3处“小西湖”,一处已杳无踪迹;一处只留下了个巷名;只有乌龙潭稍好些,经多年整治,城西明珠重放异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