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这种认识方面的缺失也导致种种短视行为。对于承建商和建筑拥有者来说,最大程度的节约建筑成本是他们追求的目标之一,因此往往忽视了节能产品的长期效益。例如,很多建筑设计阶段节能量与施工阶段节能量差距达6%-7%,这说明有的节能建筑在建设环节存在偷工减料的问题。在这方面,中小城市比大城市的漏洞更多,经济欠发达地区比经济发达地区做的差。目前,中小城市普遍缺乏建筑节能的材料、产品、部品的节能性能的检测能力。
实际上将普通建筑改造成绿色建筑的成本并不高,却能大为提高建筑节能效果。若建筑商认真算这一笔帐的话,绝非亏本买卖,关键是认识上的固有思维。而对于长期租户和使用者来说,长期的节能效果才是他们所关心的。而事实上,这种短期成本与长期效益之间的矛盾在技术上并不是没有协调的可能性。
而绿色建筑在中国面临的第二个问题便是技术壁垒。关于绿色建筑最新的技术和解决方案还没有完全进入中国,由此相应的整个建筑技术水准也就没法达到国际先进的绿色建筑的标准。
企业的责任
据测算,未来10年,中国绿色建筑市场改造的规模将超过30万亿元人民币,这个需求的市场化运转,不但必然成为中国最大的改革主题之一,也将成为中国人民生活最流行的消费追求,同时也为企业提供了大好商机。为此,一些具有前瞻性的企业也开始探索各自的绿色发展之路,飞利浦便是其中之一。
据林良琦先生介绍,多年来飞利浦一直在增加绿色产品组合,目前在市场中拥有200多种旗舰系列绿色产品。经过大量创新和改造,他们的照明产品极大程度地减少了能耗,从而减少了二氧化碳排放量;在使用寿命和可靠性方面,延长了光源的使用寿命,从而减少再循环费用;在危险物质方面,飞利浦TL荧光灯处于工业领先水平,汞含量水平低,从而减少对环境的危害。由此可见,从长期来说,绿色建筑不仅有着良好的环保效果,也能够节约各方面消耗,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同时,飞利浦公司指出,他们所生产的节能型照明产品,不仅是为建筑提供可持续的节能照明解决方案,还能为建筑内的人们创造一个健康舒适的照明环境。
中国的绿色建筑的发展目前还处于起步的阶段,需要社会管理者的政策支持和意见领袖们的宣传推广;需要建筑开发者们的充分认识和贯彻执行,同时也需要建筑使用者们自下而上的积极推进。仅有当建筑使用者们,无论是个人还是公司团体,都认可了绿色建筑带来的环保节能、健康舒适的工作、生活和学习环境,绿色建筑在中国的蓬勃发展才会真正到来。而建筑使用者们对绿色建筑的认可和需求,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对绿色建筑和绿色节能产品的认识。因此,绿色产品的生产企业在很大程度上担任了传教士的角色。"企业和社会相关各界都有责任教育我们的消费者,如何去认识绿色产品的效果,如何去真正了解绿色建筑的意义。"林良琦先生说。
事实上,企业的绿色探索在成为社会绿色进程不可或缺的助推剂同时,也将获得丰厚的商业回报。根据飞利浦提供的数据,2008年,绿色产品占公司销售总额的25%,而2004,这个比例仅为3%。公司预计2012年实现绿色产品占销售总额30%。去年公司已有91项绿色新产品投放市场,比07年增加了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