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标题文档
 您的位置:首页 >>新闻 >>技术应用 >>
 
绿色建筑——走向明天的道路

时间:2009-04-30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作者:许一帆

 
李铁:被误读的城镇化 2013城市发展与规划大会
2013年4月29-5月5日 张家界城镇体系规划
难题与对策:城镇化的路径选择 长沙天心城市设计
 
分享到: 更多

近八十高龄的纽约地标性建筑帝国大厦即将换上新装,不是为了赶时髦刻意打扮,而是为了做节能先锋。美国前总统比尔?克林顿和纽约市长迈克尔?布隆博格月初在帝国大厦80层宣布了一项耗资2000万美元的翻新计划:帝国大厦全部6500处玻璃窗将更换为一种隔热玻璃,夏季可减弱阳光照射,冬季可减少室内热量流失。同时大厦通风系统、照明系统等也将进行节能改造。

按照克林顿的说法,帝国大厦"率先垂范"节能降耗,有利于劝说世界各地的建筑所有人采取类似措施。预计翻新后,帝国大厦每年将减少440万美元的能源开支。

事实上,全球需要改造的建筑不仅仅是帝国大厦。人类社会高度发展的今天,灾难性的气候愈演愈烈,根据数据统计,2008年全球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已经超过400ppm,这个水平接近联合国国际气候变化委员会(IPCC)界定的危险气候变化底线445ppm-535ppm的临界点,这意味着全球平均温度的升幅将接近3摄氏度。因此,节能减排刻不容缓。而在这挑战的背后充满了机遇。

绿色建筑势在必行

金融危机的阴影仍然笼罩着世界的各个角落,各国忙于发布各自的经济复苏计划。在这样的背景下,美国白宫发布了《经济振兴计划进度报告》,强调内要对200万所美国住宅和75%的联邦建筑物进行翻新,提高其节能水平。面临万绪千头,奥巴马新政却将绿色建筑产业变革择选为美国经济复兴的重心之一,明确希望这个产业焕发历史的爆发力量。可见,绿色建筑革命背后的巨大潜能。

中国也已经意识到了同样的问题。根据国家统计局的资料,中国建筑消耗占全国约30%的能源。供暖、照明和空调是建筑能源消耗的前三项,并且由这些消耗而释放出18%的二氧化碳。估计到2020年,中国将要完成300亿平方米的建筑。如果在这个过程中没有一个节能的导向,那么能源需求将达到11亿吨煤,等于4.5个三峡发电站的发电量。面对巨大的能源缺口,无疑,绿色建筑将是未来的主体。

事实上,中国政府已经在为绿色建筑的推广铺路设桥,并先后颁布了一系列指导政策,2006年6月1日起中国正式实施《绿色建筑评价标准》,2008年10月1日起正式实施《民用建筑节能条例》和《公共机构节能条例》。此外,据报道称,住房和城乡建设部09年将积极研究鼓励发展节能环保型建筑,低能耗建筑、绿色建筑及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的经济激励政策;建筑节能与科技司09年将加强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节能管理,指导地方对高能耗建筑实施节能运行与改造。此外,按照国务院建筑节能改造安排,2008-2010年三年期间要完成供热计量和节能改造1.5亿平方米。

与此同时,各级地方政府也逐渐在认识到绿色建筑的重要性,并且开始逐步制定一系列相关的激励和监督政策。据新华网报道,河南省各市、县新建的民用建筑从今年开始要全面执行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共完成1600万平方米的新建节能建筑。而在去年开始动工的中国第一高楼"上海中心",则有意建成一个同时符合中国《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和美国绿色建筑评价体系LEED-CS认证要求的标志性建筑,成为全国乃至世界上人口密集超大城市建设超高层绿色建筑的典范。

绿色的阻力

虽然在各方面的努力之下,绿色建筑的意识和概念开始在中国生根发芽,但毕竟绿色建筑在中国还是一个比较新的概念,关于绿色建筑的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也是在近期才逐步制定,因此这方面的推广和有效执行还有待时日。"绿色建筑的发展,壁垒的打破,各项政策标准的贯彻执行,需要全社会的通力合作,特别是各领域决策与领导者的带头作用。"飞利浦照明全球高级副总裁、大中华区首席执行官林良琦先生说。

眼下,绿色建筑在国内主要面临两大问题。首先是人们对绿色建筑的认识程度存在着不同程度上的局限。

绿色建筑,最早是在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比较明确地提出来的。当时全球的科学家和社会各界认识到,日益快速发展的经济给人们的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压力,怎样利用有限的资源,尽可能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取得更大的发展,是整个人类社会必须关心的问题。对建筑来讲,就是希望居住得更加健康,更加舒适,更加安全,同时能够高效节约资源、能源、土地、水、材料,最大限度地降低对环境的影响。如果一个建筑能够做到这一点,通常称为绿色建筑。对于这一概念本身,开发商们并不陌生,但是却对相关的详细内容,例如绿色建筑的重要性,相关的标准,最新的技术或者解决方案等等,真正了解的人却是凤毛麒角。

 
上一页 页码:[1 2 >>] 下一页 共2页


打印】 【网站论坛】 【字体: 】 【发表评论】 【关闭
更多关于 绿色建筑——走向明天的道路 的资料
· 关于2016年度第六批绿色建筑评价标识项目的公示 [2016-06-14]
· 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关于2016年度第五批绿色建筑评价标识项目的公告 [2016-06-14]
· 热烈祝贺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绿色建筑研究中心成功研发绿色建筑标识申报系统 [2016-06-06]
· 热烈祝贺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绿色建筑研究中心成功研发《中绿标》绿建软件 [2016-06-06]
· 热烈祝贺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绿色建筑研究中心成功研发绿建助手(GBHelper) [2016-06-06]
 
热点专题

资源型城市生态化转型道

进行中的“京津冀一体化

智能交通让城市发展更美

楼房坍塌,“快餐式建筑
行业人物.
学术论文
电子图纸
工程案例
丹佛艺术博物馆住宅
The Museum Residences是由美国著名建筑师Daniel Libeskind设计的。… [详情]
软件下载
考试信息
规划论坛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乡规划管理中心  指定合作网站   城市发展与规划大会  官方网站
主办: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CSUS)  承办:沃德高科(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Add to Google
Copyright ©2007-2009 CITYUP.ORG.All Rights Reserved. 
通信地址: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北附楼312室(100835)
联系信箱:cityupcityup.org  传真电话:010-88585380
服务热线:010-88585610/11/12转803  QQ:325178919  325178913
版权所有: 都市世界-城市规划与交通网
京ICP备12048982号-3   京公安网备11010802020994号
关闭欢迎关注都市世界微信公众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