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低碳经济”,建筑节能是重要环节之一。所谓低碳经济,就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其实质是能源高效利用、清洁能源开发和追求绿色GDP。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的加快推进,我国每年城乡新建房屋建筑面积近20亿平方米,其中80%以上为高耗能建筑,建筑耗能占我国总能耗的40%。在宁波,不少企业推出各种节能技术和产品,在降低自身碳排放的同时,也吹响了“低碳生活”的号角。
宁波诺丁汉大学:一幢“玻璃屋”书写零碳传奇
三个月前,法国戛纳的国际房地产投资交易会颁奖典礼上传来喜讯,宁波诺丁汉大学可持续能源技术中心大楼荣获“绿色建筑奖”,这是唯一一个来自中国的获奖建筑项目。
从外观看,这座节能楼四面都是蓝绿色通透玻璃,外部为“扇形”倾斜墙面,但每个侧面看到的形状都不同。该楼设计者——意大利设计师利马里奥·库西内拉教授说:“这个灵感来源于中国女性跳舞时用的折扇。”大楼的独特设计,除了外观上的创新,其室内设计及材料使用上,都蕴含着顶尖的科技理念。
“太阳点灯,雨水冲厕。”曾有媒体这样概括“玻璃屋”的零碳传奇。大楼地上五层,地下一层,主要功能是为新的可持续能源技术研究中心的员工和研究生提供专业研究实验室。
之所以称这幢大楼为碳零排放大楼,主要是因为它通过自己内部系统,利用阳光、雨水、风力等可再生资源,解决用电、用水等问题,且不产生二氧化碳。
与众不同的是,大楼整个楼顶和窗户边的金属装饰材料、草坪上的金属篱笆,都是太阳能发电板。除此以外,水平面都种上了绿色植被。

建筑节能吹响“低碳生活”的号角
白天,太阳能板把日光转化为热能,带动发电系统,使电梯、机械通风和冷却水系统运转。未用完的能源则储存在电池里,贮满后可维持大楼两个星期用电。晴天,这些太阳能发电板每小时可发电600至800千瓦时,供60至80个100瓦的灯泡同时工作。
大楼还有自成一体的雨水收集系统,依靠宁波诺丁汉大学校园里现有的地下雨水管道,流经路面的雨水被收集起来,用于卫生间的冲洗等,实现循环利用。在宁波诺丁汉大学校门旁边,还有一个小湖,用于收集雨水循环利用。
楼内也不用装空调,不会给自然界增加任何排放负担。原来,大楼的主体外墙都是双层立面墙体,外层是隔热玻璃,内侧是水泥混凝土,中间的夹层既能通风又能隔热,从而保持室内恒温。
房间朝南一面都是玻璃墙,白天不用开灯就可以工作学习。同时,双层玻璃中间的夹层,通过专用的地能水泵和七八十米深的地下连通。无论是夏天还是冬天,空气在这个连通器中循环,就可以实现制冷或加热,达到冬暖夏凉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