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建设中有很多隐蔽工程,例如,桥梁的桥墩、桥基、桩基等,这些地方平常除了施工方以外,其他人是很难看见的。我们在施工的过程中进行全程拍摄,然后转化成可视画面进行视频监控。如果最后发现桥墩或桥基、桩基等有问题,把三维数据拿出来一对比,就能知道问题的所在。因此,三维可视化反映了工程项目的综合信息和设计思想,为项目评审和决策提供了有力依椐。”郭力补充道。
在这个基础上,中交宇科建立了道路建设所用的整个数据体系,把这些数据作为基础数据,并在可视化平台支持下开展后期的运营及其他维护等一系列的应用。
“利用机载激光雷达技术为道路桥梁建设项目的可视化管理提供数据支持,以三维可视化技术为手段,融入现代项目管理方法,将项目管理信息化系统应用到工程管理实践中,提高工程建设项目管理水平。通过施工组织的方案优化、施工过程的可视化、施工的进度控制等实现工程进度与质量的监督控制,同时最大限度地减少工程安全隐患。”技术人员讲解的同时将可视化道路建设项目管理系统的应用演示在投影上。
“可视化路政管理系统是由面向社会公众的路政政务公开网、路政所(队)的路政业务办公系统和路政移动业务办公系统组成,为规范执法行为程序、统一执法文书、推行政务公开提供了一整套专业化的解决方案。”考虑到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中交宇科研发的这套系统不仅支持汉语,而且还支持维语等多种语言文字,这有助于路政队伍整体业务素质的提高,也为路政网络集成管理系统的建立打下了坚实基础。
“长远发展首先练内功”
在进行传统测量时,需要做很多辅助工作,不但花费大量人力、物力,而且每次测量只能用于一个阶段。然而,利用机载激光雷达测量,一次可以应用到工可和设计两个阶段,能够有效地实现“一次投入两次收获”。
“尽管如此,这项先进的技术推广起来也并不如人意。”中交宇科副总经理孟庆昕是中交宇科的创业元老之一,她说,“虽然我们的技术在应用成本上比传统测量具有更大的优势,但它同样也有作为高新技术很无奈的一面。正是由于它的先进性,才会给很多当地测绘、设计部门带来巨大的冲击:他们原来的工作完全是靠人工测量,现在用了机载激光雷达,只要几个人就可以完成几十人甚至上百人的工作。这样一来,传统行业里的那些工作人员怎么安置?很多单位都有自己长期的合作伙伴,引来新技术,人家原有的固定运营模式怎么改革?这些因素都促使新技术在推广时困难重重。”
任何新生事物和旧事物之间,都是一个相互抵触、交替更迭的过程,而且人们的思维意识里都有一些固有的观念,这些观念会在不自觉地情况下,对新生事物产生排斥。“更何况是在一个既没有行业规范又没有国家规范的新兴领域里,从理念上来推广一项高新技术的产品,难度之大可想而知。”
“因此得慢慢来,一点点地渗透,就像滴水穿石一样。”郭力的话一针即瘥。
以坚韧不拔的信念为筋,用锲而不舍的执着作脊,中交宇科终会迎来“金诚所至,金石为开”的一天。
“通过一年多的努力,我们让很多公路设计单位、交通行业管理单位对激光雷达公路测绘有了更好的认识,并给予了一定的认可。很多沿海城市则已逐步开始规模化应用,现在广州几乎所有的设计项目都在使用我们的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