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国土资源到矿产,从农林垦植到环境保护,从交通建设到数字城市,从灾害监测到应急预案、从城乡规划到出行服务……空间信息技术广阔的应用前景令人振奋。
而作为空间信息技术的一个重要应用分支领域——交通空间信息技术,在我国交通建设快速发展的今天,其应用需求也愈来愈紧迫。
正是在这样的契机下,由交通建设龙头企业中国交通建设集团的全资子公司(中国公路工程咨询集团有限公司),联合我国遥感与测绘技术的权威机构——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和国家测绘局四大直属局之一的黑龙江测绘局,集聚各自优势资源,共同出资组建了中交宇科(北京)空间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交宇科),高级工程师郭力出任中交宇科总经理。
“截至2009年底,中国高速公路通车总里程达6.5万公里,然而,在公路建设中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公路勘察设计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利润空间越来越小;建设过程速度过快,运营养护管理明显滞后,没有有效的管理体系;公路技术标准不完善,设计管理软件已明显不能适应现有的公路建设发展要求。” 郭力还指出,道路信息数据分散,资源无法整合以及新技术不能有效转化应用等,都是造成公路建设信息化程度不高的主要原因。
“创新发展才是硬道理”
“交通空间信息技术从长远性和实用性来看,是一个非常有潜质的产业。它的未来将大有可为,但同时也是一个充满挑战的领域。”对于交通空间信息技术的发展,郭力有着清晰的认识。
因此,“我们紧跟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创新发展才是硬道理’的主导思想,通过引进国外车载与机载激光雷达(LiDAR)等先进技术,快速获取道路走廊带高精度地形数据、高清晰度影像数据,为公路勘测设计、施工及后期养护运营管理等提供有效的数据采集服务。”
随着公路投入的增加,交通量也在迅速增长。但是,由于信息化程度不高,运营管理水平有限,致使重大、异常交通事件频繁发生。为此,2007年5月22日,国家交通运输部发布了《公路水路交通信息化“十一五”发展规划》;接着同年8月,又发布了《公路水路交通信息化标准建设方案(2007-2010年)》。至此,交通信息化建设已被提到国家发展战略的日程上来,其发展水平也成为衡量交通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
在交通信息化建设面临重大发展机遇与挑战面前,中交宇科把自己定位在“致力于交通空间信息技术应用的企业”。通过遥感(RS)、地理信息系统(GIS)和全球卫星定位系统技术(GPS)(简称3S技术)与公路数据信息技术的结合,从而拉动整个交通行业向高科技方向发展。
如此高的定位,依据何在?
“实际上,这是我们对行业和自身特点充分了解后确定的一个合理定位。”郭力说。中交宇科除了有国内交通、遥感、测绘三大权威机构的雄厚背景外,还有自己所组建的强大的科研团队及业内领先的合作单位等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