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平安城市工程在全国范围内的迅速推进,视频监控系统的基础建设已经初具规模,并取得显著成效,由其产生的带动效应也逐步在全国许多地方不同程度、不同范围的得到拓展。
而视频图像采集、传输、显示、存储、平台综合管理等功能正逐步能够满足城市视频监控的一些基本要求。典型的城市视频监控系统前端已经有足够数量的摄像机能监视所辖地段;有视频矩阵能将高质量的图像切换到专门监控室的电视墙上,能实时控制云台摄像机快速跟踪可疑目标;有录像机进行录像存档,有综合管理平台进行联网报警综合处理等。大规模视频监控系统已逐步成为科技强警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维护社会治安的有力手段。
然而监控摄像机数量的不断增加,监控时间的不断延长,也给监控系统的维护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如何及时了解前端视频设备的运行情况,保证大型视频监控系统的长期稳定使用?这将是平安城市建设后期值得长远关注的问题。
平安城市监控系统的现状
随着2008年22个城市报警与监控系统建设试点和第二批科技强警示范建设城市先后验收,标志着平安城市试点工作圆满结束。而城市治安监控系统作为平安城市建设、公安“科技强警”和公安信息化建设的主要内容也将逐渐由系统建设向运营管理阶段过渡。在系统的应用阶段,大规模系统建成后如何应用?如何和公安业务紧密结合,发挥其最大的效能?如何最大程度的体现系统的建设效益?这一系列的问题也必然将逐步引起人们重视。
就目前来说,平安城市视频监控系统的运营维护工作一般是由人工完成。维护人员在中心监控室,通过模拟矩阵或数字视频流媒体服务器将远端视频调出到监视屏中,人工判断每路视频的质量,并将有问题的视频记录到维护报表中。这项工作十分耗时繁重,因此一般维护工作会以半个月或一个月为周期定期检查,视频故障只能在检测的时候才能发现。
由于监视屏数量有限,维护人员往往在一个监视屏同时监看多台摄像机或随机抽取摄像头显示,造成部分监控点被漏看或被忽视;另外,维护人员存在一定的不稳定性、随意性和局限性,加上人的注意力有限、容易疲劳,会被其他事物干扰,使得这样的人工检查结果也不具客观性。这种人工维护工作不仅费时费力,而且效果不好,视频信号在出现不同的常见故障后,往往不能及时地被维护人员发现,形成了部分的摄像机要么没有录像资料被保存,要么即便有录像资料,也是质量很差,无法从中获取有价值的信息内容。在这种情况下,没有完好的录像信息,一旦发生突发事件或案情时,想要调看当时的录像信息时,却因为拿不到足够完好的录像信息而使视频监控系统不能发挥良好的作用。而智能视频分析技术的不断成熟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更加完善解决方案。
智能视频分析技术及其发展
智能视频(IV,Intelligent Video)源自计算机视觉(CV,Computer Vision)技术(计算机视觉技术是人工智能研究的分支之一),它是在图像及图像描述之间建立关系,从而使计算机能够通过数字图像处理和分析来理解视频画面中的内容,达到自动分析和抽取视频源中关键信息的目的,也就是智能视频分析技术(IV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