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和城市结合起来,是什么概念?我自己创造了这么一个定义。就是说智慧城市,因为我看了好多的定义太长太长,我觉得这个定义要是超过一百字,人家记不住,抓不住主要的东西了,所以我自己整合了一下。我觉得智慧城市是用信息化的手段,对现代城市的功能、形态、布局、运行、管理等等进行重新整合和改造,使其变成智能化的新型城市。这个是智慧城市的我的理解。这种城市,它更有利于人们在将来的信息时代生活和工作,它是信息化跟城市化融合的结果。
我们再进一步来看,马克思有这么一句话,他说手推磨带来的是封建领主的社会,蒸汽磨带来的则是工业资本家的社会,这个社会,人们已经熟悉。我们很熟悉,没有必要去解释。问题是,将来再用信息化去武装,变成智慧城市是什么样的呢?信息化的手段,或者是智能化的工具,可以把人类带入信息社会。这个信息社会下,我们的社会形态可以重构。工业城市的生活,应该说可以回归到生态化的那样一个状态。城市可以跟田园,可以跟森林,可以跟草原,跟湿地,跟其他的等等,跟沙漠,我估计不行,最后融为一体。
所以这就回到我为什么对成都的田园城市那么有感觉,我觉得这是有可能的。信息化的手段,可以解决城市回归到田园这样一个期望。鲁迅先生说,世间原来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就成了路。今天我们应该重新说了,现在是走的人太多了,又没有路了。你去看看北京市的交通,那个路真的很奔放,但是有一天下雨的时候,我上个星期去机场的时候,我用了三个小时,最后到了机场,机舱门已经关了,最后还是没有赶上飞机。从上班的地方到机场走了三个小时也没有赶上,路上全是停车场,所以路走得多了,也就没有路了。这个毛病,我们要回归田园太可以解决,要靠信息化的手段,信息化的手段对老城的改造是可以的,只能是局部的解决,要真正解决这个问题,要靠田园城市、森林城市、草原城市,这些散居开的中小城市才能解决这些城市弊病。
智慧城市是信息网络高度发展后对城市演进的新贡献,这种演进还在快速进行中。所以我们把它叫做展望,或者期望而已,我们要去努力的实现它。我们可以从城市的空间布局、城市的生态化、城市跟乡村的融合、人们的生活方式等方面做一个展望。
未来的城市到底要多大?我看了5月8号的网站有一个新闻,第一个村级市在河南濮阳县庆祖镇西辛庄村挂牌,他说之所以要改成市,就是为了让村民当市民,他说我敢说,9亿农民8亿都想当市民。据说还有一个民政部门对他的批评很厉害。昨天我看到那个牌子还挂着。我想说的是什么呢?我想说的是,工业化使得农业将来肯定要产业化,那么农业产业化以后,从事农业劳动的那些人,肯定要在农业的广阔天地的附近居住。就像工业化以后,工人要在工厂附近生活一样的道理。所以说,这个必然的要求是城市的小型化。中国全面工业化带来的全面城市化,现在才50%的人口是生活在所谓的城市里面。还有9亿农民,指的是身份,户口还在农民,有很多人在城里打工,但是户籍是农民。
所以说城市化往前发展,全面城市化,不是全面大城市化,最后那些农村建起来的城市,它必然是小城市。所以这是肯定的。
再接下去就是田园城市。田园城市,我两年以后再来看成都,成都有没有实现田园城市呢?我们走进成都这个原有的老城,肯定做不到。工业城市的特征就是水泥丛林,最多加一些绿地,这个是老城。然后在这样的基础上进行信息化,可以做到智慧型的城市。但是一些城市病,也还是解决不了。在城市的污染、拥挤、垃圾处理等等这些问题上,工业城市给我们走到头的这些问题,是解决不了的。所以我们城里的这五六亿人,也同样也一个强烈的愿望,我们也向往着农村的蓝天白云、绿树青草、山清水秀的田园生活。城里人想到农村去,农村的人想到城里来。所以我们要用信息化的手段,重新去重构未来新型的城市,这个城市就是智慧城市。
所以我们认为新型的城市化就是城乡一体,融合的。就是把城市的高效、便捷、集约等等这些城市的优势,和农村的空旷、绿色、清洁等等,把它融合在一起。这样才是后工业社会也好,或者叫信息社会也好,人们所期盼的那样一种生活方式和社会形态。
我们这样的愿望能实现吗?这个办法,我觉得只有这样。就是城市的适度分散和农村的适度集中相结合,然后把农村建成一个城镇,建成一个跟城市一样的,至于农民的身份,你把他居民化以后。农民享受到跟居民一样的待遇,农民不就变成居民了吗,只不过他从事的是农业生产就是了。把他的居住条件城市化了、信息化了,这样一个农村不就是城市吗?所以我们需要再次从城市的结构网来分析,水、电、路,这是城市的,但是农村还没有实现。所以你要想实现田园城市的梦想,就要在物流、信息流上突破。
今天这个会的主题是城市交通的所谓的云计算,实际上就是城市交通的智能化。物流,主要靠公路、铁路的高速化,还有航空业的普及。也就是说物流高速化,它可以缩小空间的距离。
从信息的角度,信息网的普及、提升,把城市乡村的信息鸿沟彻底填平,使得人们对信息的需求从时间到空间都无障碍。在今天的信息技术面前,时间、空间可以忽略不计。那么物流来说,它越来越快以后,可以缩短时间,来解决空间的问题。所以假如未来的智能化的城市,智慧城市最核心的要提升的就是,第一是物流,第二是信息流。我在两年前听到田园城市以后,我当时的感慨就是,我说要想实现田园城市,必须具备两个最主要的条件,第一个就是现代物流,第二个就是现代信息流,把这两个问题解决了,智慧城市也好,田园城市也好,就可以慢慢的实现。
当农村的基础设施全面实现以后,城市跟农村的条件基本一致,所以我们实现智慧城市的目标就可以达到了。
这样的分析,这个愿景是可以实现的,关键就看我们的努力。我们应该说,今天我们中国这样的一个城市化,我们是网的城市化,比人家落后了,几百年,两百年的时间。我们今天来谈城市化,我们赶上了信息化的同步,所以今天我们可以把工业化、信息化结合起来,把城市化跟信息化融合在一起,我们只能走城市化和信息化融合发展的道路。像云计算、物联网等新技术加速了信息化发展的这样一个路程,加速了信息化的实现。
怎么建设呢?应该分两种情况。对于现在已经有的老的城市,这个东西,你不可能把城市全部推掉,我们城市的更新或者是拆迁过程中,已经够狠的了。三年不到,这个地方,我们就已经不认识它了。我们去看看欧洲、英国、法国那些,他们很大的车在非常窄的路上开,我觉得水平很高,就是保留了原有城市的面貌,并且没有改进。比较起来,我们中国的城市道路,比那些欧洲城市要宽广得多,我们是真狠,拆迁得很厉害,尤其是前几年,现在农民的诉求越来越多,所以拆迁越来越难了。所以对于老城的信息化,或者叫智慧城市的建设,我们应该不动它的大格局,只能用信息化的手段进行改造,甚至提升,这个是可以做到的。慢慢的,人口过于密集的地方,就要疏散开来,让他到其他的地方去生活。
假如说正在或者将要建设的新型城市,应该是从一开始就可以按智慧城市的要求来规划布局,这样可以一步到位,降低建设成本。所以在田园城市这个概念提出以后,我就在想,成都既然提出这样的概念,在未来,全面把成都市这一万多平方公里,成都市的具体面积,我不是特别清楚,现在几百、几千平方公里老的已经不能大动了,在未来那些川西平原上的粮田,你要把它真正改造为田园城市的话,我觉得要做文章就是做那些现在农民居住的乡镇宅基地上做文章,保护那些农田,你也是不能动的。所以要建田园城市,只能在新的农业产业化以后的城市化,在这个领域里面,一开始涉足就大配套,就是路,物流和信息流,同时铺过去,同时实现,新型城市的智能化。这样就能解决集中建完了以后再去改造的工作,这是我们的后发优势,我们能做到这一点,这是对于我们未来要建新城市应该思考的问题。
因为时间的关系,我就讲这么多,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