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和信息化部总经济师周子学在智能交通云论坛上表示,智慧城市最核心的要提升有两点,包括第一是物流;第二是信息流。把这两个问题解决了,智慧城市或者说田园城市就可以慢慢的实现。
周子学认为,智慧城市是用信息化的手段,对现代城市的功能、形态、布局、运行、管理等等进行重新整合和改造,使其变成智能化的新型城市。
以下是工业和信息化部总经济师周子学演讲实录:
周子学:各位下午好!我跟云不太熟,我觉得云这个事在技术层面,已经被反反复复的研讨。现在还停留在概念上,没有多大的意思。另外一个,我也不是做软件开发的。我是受到成都的启发,上一届通讯会的时候,我看到了成都的题名词,叫田园城市。我当时就受到了启发,发表了一篇感慨。回去以后,这两年时间,我说成都设计了一个非常好的广告词——田园城市。跟它相类似的还有一个,海南有一个软件园,它有一个非常好的广告词,你的第二办公室。一个创意其实很重要,所以从这个引出了我的思考。
今天,大家都在谈智慧城市,我也想展望一下智慧城市在我心中的概念。从两个方面来谈,一个,把我们人类的城市史,给它拉长一点来看。第二个,就是到今天,我们来展望一下未来的智慧城市,它是一个什么样的蓝图。
根据我自己的知识来认识,城市,原来可能城归城,市归市,这是我的理解。是后来,城市并到了一起的。人类开始的时候是在丛林里面生存的,那个时候可能还不叫人。我用了诗人毛泽东的一首词开篇的两句,他说人与人揖别,只几个石头磨过。人,聪明的猴子,就是开始的时候用石头去砍野兽,最后把那些野兽彻底的给消灭掉了,被人吃光了,不够吃了。那些食肉动物,靠单纯的石器,还不足以抵抗它。可得到的食物多了以后,就繁衍的多。丛林已经容不下他了,所以这些聪明的猴子就带着这群人冲到了矿物里面,去到田野里面采摘食物的种子吃。这个时候,他跟那些比较笨的猴子做了一次道别,说拜拜了你们,我们到那边去了,你们还继续在这边生存吧。这个时候,人出现了,人跟猴子分开了。毛泽东就是这么一个意思。
那么可以肯定,在分开的当初,是没有城市的。那个时候,到了平原以后,慢慢的就进入农耕,或者是进行了圈养,生活越来越好。所以我认为市场,是市先出现,然后在交换的过程中,有些争斗,或者是不等价交换,就抢,要保护自己和保护自己的食物。这样就把那个墙围起来,或者是篱笆做起来。
城市在农业社会高度发展的痕迹,我这里用了白居易的一首诗里面的两句,他是这样说的,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这个故事是说一个烧碳的老头,从终南山运到当时的长安首都,去卖碳。这个路很远,现在看起来也就百十来公里,几十公里。但是他当时是用牛车拉的,一千多斤,要走两三天,走得很累。所以他走到长安城边上的时候,是在长安的南边。大家知道长安的南边有东市、西市,这是交换的地方。他拉着这一车碳到城南那个市场的门外面,他已经很累了。我怀疑那个地方就是卖碳的市场,因为比较珍贵的东西就放在城里卖的,有些粗笨的东西就放在城外面买卖了。所以他可能就是在这个地方。后来很悲惨,他这一车碳被皇帝的太监给掠夺走了。
从这一句话里边,我们能看出,这个时候,封建社会或者农业社会已经高度发达了,长安当时已经是百万的人口。那个时候城跟市已经合在一起了。我想说的就是这个意思。所以城市在农业社会已经高度的发达。但是农业社会的城市,跟工业社会还是有本质区别的。
工业社会和农业社会的定位不一样,假如说农业社会是消费为主的话,工业社会就是以生产为主。我是以前研究消费形态的时候得出来的这样一个结论。尽管在长安也好,或者是后来清朝的北京,这样的城市,百万级人口的城市,它是为那些皇帝、那些贵族,和保护他们以及他们生活所需要的那些人居住、生活的。因此主要是消费型的。但是工业城市,从诞生那一天开始就不是消费型的,是生产型的。工厂要有一大批的工人,比如说英国的纺织业,就圈地,把原来的牧场变成了一个城市,很多人到城里来生活。这些人是生产自己不用的,是给别人用的,所以工业城市是生产型的。这是工业的集约化决定的。我说这么多是为了铺垫我一会儿说的信息化时代下,信息社会的城市可能还要回归到生态化,是有可能的。
农业社会的城市,我们从城市的这个特征,我们还是不谈制度,就谈这个城市本身的基础设施,这一方面来研究。路是最主要的。这个路网,最原始的是路,要水,可能还不构成网,水可以打水井,把泉水抽上来、提上来用就可以了。一开始,城市就有路网。而且当时的通信网和路网是合一为二的,五百里加急。一个驿站一个驿站的往前跑,跑到马累的时候,人骑上另一匹马,从皇帝发出指令以后,一天就可以到达。当然,军事的通信还更发达,比如说烽火,烽火也是信息传递的手段。一般来说,城市的信息传递跟路是相关的。
秦始皇是最厉害的君主,他当时建了八条路,就是现在城市西安和咸阳的地方,就是当时秦始皇的首都,八条高速公路。到了工业社会以后,这个网越来越多了。从路,再增加到水网,随后又上水下水,污水处理。通信也是单独列出来,而且通信网现在也越来越多,广电网、物联网等等。北方的城市还有供气、供热的。
目前,发达国家已经进入后工业社会。总的来说,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过渡期,信息社会还没有完全到来。前些年,有些领导说现在是初现端倪。无关是物联网,还是云计算,将来它的成熟期还远远没有到来,等它成熟的时候,社会形态就变过来了。
信息通信网现在在不断的扩大,扩大为通信网、广电网、互联网、物联网等等。几天前,跟信息产业的吴老部长一起,他讲了一次云计算,我从头到尾听到尾,他讲了四五十分钟。我认为他是把通信和整个信息产业链,从头到尾都吃透的这么一个人。他就这么认为,他说十年以后,或者再更长的时间,通讯这个名词不会被人家用了,那个时候就是信息服务。所以目前是三网融合,几网融合,其实早晚会走向融合的趋势。所以这种分分合合,目前看来变化无穷,但是最后它走向信息社会,它还是要变成一个成熟的,以信息提供和信息服务为主的主网,这个网跟以前的水网、路网,是一个道理。
第二,想跟大家一起探讨一下所谓的智慧城市。
我认真地查了一下字典和其他的资料。智慧,智慧是什么呢?是对事物能迅速、灵活、正确地理解和处理的能力。这是新华字典的权威定义。我又查了一下现代汉语词典,它是辨析判断、发明创造的能力。我觉得这两个概念可以互补,或者合起来是对的。智慧的一种理解。我们经常会说这个人很有智慧,一般情况下是说的这个人,他能把他学到的知识、他的经验、他的悟性以及他临场发挥的各种能力,把事情解决了、办好了,这个人就被认为是智慧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