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标题文档
 您的位置:首页 >>新闻 >>城市交通 >>
 
“拼车工作计划”引争论

时间:2007-09-14  来源:新京报  作者:李毅哲

 
李铁:被误读的城镇化 2013城市发展与规划大会
2013年4月29-5月5日 张家界城镇体系规划
难题与对策:城镇化的路径选择 长沙天心城市设计
 
分享到: 更多

                 拼车一族

市民:赞成无车日 担心公交地铁更加拥挤

5条新公交连地铁5号线

奥运宣传画扮靓地铁

热点讨论:加拿大的城市轨道交通

点击进入论坛>>

本周,一份来自朝阳管庄地区的拼车车友会工作计划引起业主注意。计划称:家住管庄附近的拼车族将有专门的组织建立信用体制,制定统一拼车费用,还会发放特制标志予以区别。

  计划发布后,业主褒贬不一。因缺乏正当身份而备受争议的拼车行动再次受到社区居民的关注。

  发起者拼车行动走向制度化

  拼车工作计划的发起人先生住在柏林爱乐小区,有两年拼车经历。先生说,从最初的零星拼车,到成立拼车群,然后建设拼车网,零乱、分散的拼车信息逐步归总,拼车行动正走向制度化。

  从两年前的十几个人,发展到现在的200多人,拼车行动在管庄地区每天都在进行。先生说。

  目前,拼车工作计划被挂到社区网上征求业主的意见,里面提到了拼车的好处、操作流程、希望得到的建议以及正在做的工作等相关内容。其中怎样制定信用体制放在了醒目的位置。

  先生说,拼车族一般都是同一个小区的业主,邻居的身份是信用的前提,如果再根据本小区业主的要求,制定出相应的条文规定,那么,信用体制便建立起来了。

  先生的初步设想是,以柏林爱乐和万象新天两个小区做试点,先让这两个小区里需要拼车的人加入到拼车族车友会里来,有车族可在车上粘贴管庄拼车族免费提供的拼车族车友会的标志,表明身份,无车的可选择有标志的车。

  据先生说,计划刚刚发布,预计短时间内不会出什么结果,但是拼车响应了少开一天车的倡议,能节省开支,方便无车族,应该是件好事。

  拼车族有关部门应重视拼车现象

  拼车工作计划发布后,业主们有喜有忧。因缺乏正当身份,一些业主对制度化后的拼车行动感到担忧,但多数有需求的业主表示,尽管与一些法规冲突,但拼车行动仍在每天继续着,并日益普及,相关部门应予以重视。

  住在管庄地区的先生说,节省开支、方便出行、缓解交通、保护环境……拼车的好处人所共知,拼车计划发布后,小区的凝聚力也会增加。

  一些担心的业主称,对于拼车,目前尚无明确的法律规定。既然搭车者要支付一定费用,那么车主的行为算不算非法运营,一旦发生交通事故,双方各负什么责任。

  出租司机生意不会受影响

  明星公司的的士司机贾师傅说,一般来说,没有急事的人不会打车,因此无论拼车族如何制度化,也不会影响到出租行业。固定接送某个人的工作,出租车并不适宜,因为我们很难保证按时按点地到某一个地方,他们也就早晚两次搭个客,根本没有影响。交管部门

  有偿拼车属黑车性质

  昨日下午,记者致电北京市交通执法总队,办公室值班人员说,有偿拼车很难界定,但总的来说属于黑车性质,因为一旦有人假借拼车之名来营运,就会扰乱营运市场,给社会带来不安定因素。而且,出租车、公交车等正规营运行业也会受到影响。

  对此,拼车工作计划发起者先生说,现在很需要小区关心这件事情的业主坐下来,一起谋划拼车网的各项工作如何开展,待一切成熟之后,再让计划开始合法、成熟地运作下去。

  -他山之石

  国外拼车较普遍

  拼车行动在国外比较普遍,新加坡政府为减少上下班高峰期的车辆流量,鼓励市民进城时搭顺风车,并对没搭够人的处以罚款,但车主一般不向搭车者收取报酬。

  在德国,赶上交通高峰时段,即使是私家车,空车上路也会被罚款。

  美国也有类似规定,车中有两三个人就可在专用车道行驶。

  在韩国,不仅私家车可成为顺风车,就是出租车也可由多位乘客拼车,名曰合乘制

  -编者留言

  目前,拼车现象在京城社区中已经多见,而且在单双号限行期间,社区拼车解决出行的例子也频繁见诸媒体,拼车,在现实生活中已渐成规模。但拼车中引发的后续问题也日益被关注———发生车祸谁来赔偿,中途取消约定造成损失谁来管?

  (来源:新京报 记者:李毅哲)

 

 


打印】 【网站论坛】 【字体: 】 【发表评论】 【关闭
更多关于 “拼车工作计划”引争论 的资料
· 番禺业主互助拼车解交通之困却忧被"钓鱼" [2010-08-14]
· 北京交通部门称有偿拼车属于黑车引发争议 [2009-07-27]
· 我国城市规划教育的发展及其制度化环境建设 [2009-01-23]
· 无车日里说“拼车” [2007-09-24]
· “拼车”概念来自奥运实践 [2007-09-25]
 
热点专题

资源型城市生态化转型道

进行中的“京津冀一体化

智能交通让城市发展更美

楼房坍塌,“快餐式建筑
行业人物.
学术论文
电子图纸
工程案例
丹佛艺术博物馆住宅
The Museum Residences是由美国著名建筑师Daniel Libeskind设计的。… [详情]
软件下载
考试信息
规划论坛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乡规划管理中心  指定合作网站   城市发展与规划大会  官方网站
主办: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CSUS)  承办:沃德高科(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Add to Google
Copyright ©2007-2009 CITYUP.ORG.All Rights Reserved. 
通信地址: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北附楼312室(100835)
联系信箱:cityupcityup.org  传真电话:010-88585380
服务热线:010-88585610/11/12转803  QQ:325178919  325178913
版权所有: 都市世界-城市规划与交通网
京ICP备12048982号-3   京公安网备11010802020994号
关闭欢迎关注都市世界微信公众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