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市民:赞成无车日 担心公交地铁更加拥挤
5条新公交连地铁5号线
奥运宣传画扮靓地铁站
热点讨论:加拿大的城市轨道交通
点击进入论坛>>
本周,一份来自朝阳管庄地区的“拼车车友会工作计划”引起业主注意。计划称:家住管庄附近的拼车族将有专门的组织建立信用体制,制定统一拼车费用,还会发放特制标志予以区别。
计划发布后,业主褒贬不一。因缺乏正当身份而备受争议的“拼车”行动再次受到社区居民的关注。
发起者拼车行动走向“制度化”
“拼车工作计划”的发起人郭先生住在柏林爱乐小区,有两年拼车经历。郭先生说,从最初的零星拼车,到成立拼车群,然后建设拼车网,零乱、分散的拼车信息逐步归总,“拼车行动”正走向制度化。
“从两年前的十几个人,发展到现在的200多人,拼车行动在管庄地区每天都在进行。”郭先生说。
目前,“拼车工作计划”被挂到社区网上征求业主的意见,里面提到了拼车的好处、操作流程、希望得到的建议以及正在做的工作等相关内容。其中“怎样制定信用体制”放在了醒目的位置。
郭先生说,拼车族一般都是同一个小区的业主,邻居的身份是信用的前提,如果再根据本小区业主的要求,制定出相应的条文规定,那么,信用体制便建立起来了。
郭先生的初步设想是,以柏林爱乐和万象新天两个小区做试点,先让这两个小区里需要拼车的人加入到“拼车族车友会”里来,有车族可在车上粘贴“管庄拼车族”免费提供的“拼车族车友会”的标志,表明身份,无车的可选择有标志的车。
据郭先生说,计划刚刚发布,预计短时间内不会出什么结果,但是拼车响应了‘少开一天车’的倡议,能节省开支,方便无车族,应该是件好事。
拼车族有关部门应重视拼车现象
“拼车工作计划”发布后,业主们有喜有忧。因缺乏正当“身份”,一些业主对制度化后的拼车行动感到担忧,但多数有需求的业主表示,尽管与一些法规冲突,但“拼车行动”仍在每天继续着,并日益普及,相关部门应予以重视。
住在管庄地区的林先生说,节省开支、方便出行、缓解交通、保护环境……拼车的好处人所共知,拼车计划发布后,小区的凝聚力也会增加。
一些担心的业主称,对于拼车,目前尚无明确的法律规定。既然搭车者要支付一定费用,那么车主的行为算不算非法运营,一旦发生交通事故,双方各负什么责任。
出租司机生意不会受影响
明星公司的的士司机贾师傅说,一般来说,没有急事的人不会打车,因此无论拼车族如何制度化,也不会影响到出租行业。“固定接送某个人的工作,出租车并不适宜,因为我们很难保证按时按点地到某一个地方,他们也就早晚两次搭个客,根本没有影响。”交管部门
有偿拼车属黑车性质
昨日下午,记者致电北京市交通执法总队,办公室值班人员说,有偿拼车很难界定,但总的来说属于黑车性质,因为一旦有人假借拼车之名来营运,就会扰乱营运市场,给社会带来不安定因素。而且,出租车、公交车等正规营运行业也会受到影响。
对此,“拼车工作计划”发起者郭先生说,现在很需要小区关心这件事情的业主坐下来,一起谋划拼车网的各项工作如何开展,待一切成熟之后,再让计划开始合法、成熟地运作下去。
-他山之石
国外拼车较普遍
“拼车行动”在国外比较普遍,新加坡政府为减少上下班高峰期的车辆流量,鼓励市民进城时搭“顺风车”,并对没搭够人的处以罚款,但车主一般不向搭车者收取报酬。
在德国,赶上交通高峰时段,即使是私家车,空车上路也会被罚款。
美国也有类似规定,车中有两三个人就可在专用车道行驶。
在韩国,不仅私家车可成为“顺风车”,就是出租车也可由多位乘客“拼车”,名曰“合乘制”。
-编者留言
目前,拼车现象在京城社区中已经多见,而且在单双号限行期间,社区拼车解决出行的例子也频繁见诸媒体,拼车,在现实生活中已渐成规模。但拼车中引发的后续问题也日益被关注———发生车祸谁来赔偿,中途取消约定造成损失谁来管?
(来源:新京报 记者:李毅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