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警方在市区马路边新规划增设5900个泊车位 ■有专家指出,路边车位不应该影响非机动车和行人
阅读提示
行车难,停车也不容易,在郑州面临的交通难题中,停车难与行车难排在前两位。在昨天下午召开的郑州泊车位规划论证会上,郑州市交警支队对外公布了警方的近期与远期设想,力争解决停车难。近期规划是一个解决燃眉之急的办法,警方已经或即将在马路边新增5900个泊车位,规划获得一致通过。但部分专家和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也提出,警方在路边规划车位时,不应该影响处于相对弱势的非机动车和行人。
新增停车位规划获通过
9月4日下午6点,由郑州市政府组织的郑州泊车位规划论证会结束论证,规划获得专家们的一致通过。
“停车难是一种城市病,北京、上海等很多大城市都存在这样的交通难题,郑州当然不例外。”郑州市交警支队支队长常志军说,截至上个月,郑州市区机动车保有量达到45.6万辆,市区内共有停车场790个、22865个车位。按照公安部、建设部《城市道路交通管理评价指标体系(2007年版)》的要求,百辆汽车泊车位数需要达到35-45个的标准,按照35个的标准,郑州市区至少需要规划泊车位15.96万个,泊车位的缺口达到了13.67万个。泊车位的缺少是造成停车难、停放乱的主要原因。
常志军说,郑州泊车位少有两个主要原因,一个是历史原因造成的停车场先天不足。停车场作为一项基础设施,在以前城市规划时,未纳入政府投资建设计划,停车场配建指标偏低,满足不了停车需要。
郑州泊车位少的另外一个主要原因是,现有停车场利用率低以及被挪作他用、改建现象严重。常志军透露,目前,我市70%-80%的商场地下停车场被改建,15%-20%的商务楼停车场被挪用。一是商场为了增加营业面积,擅自将原有规划建设好的停车场改为营业场所或设备间。例如百盛购物广场将原有面积3000平方米的地下停车场改为超市。二是市区沿街门店前停车需求量大,由于沿街单位车位本就有限,还不够自己用,或出于安全方面的考虑,他们一般不让社会车辆进院停放。大量车辆只好在主次干道内机动车道乱停乱放,严重影响周边道路通行。
郑州市规划设计院总工程师宋国奇是参加论证的专家,他说增加泊车位的方法主要有三个,一个是在工程建设时配建停车场;二是建立公共停车场,公益性质,由政府出资兴建,但目前郑州对此投入微乎其微;三是路边设立临时泊车位。
马路边新增5900个泊车位
为解决郑州停车难的燃眉之急,郑州警方提供的一个近期规划方案获得通过。
该方案的主要内容是:在郑州市一些通行能力较强的主干道上,警方增加5900个泊车位,分时段停车。其中2400个车位已经投入使用,3500个车位也已经规划好,即将投入使用。
郑州市停车场管理中心负责人解释说,设置路内分时段临时泊车位是目前郑州“没有办法的办法”。近一段时间,警方已在市区农业路、中原路、建设路、陇海路、经三路等43条主次干道进行了尝试,在不太影响车辆通行的前提下,在路两边规划设置了2400多个平行式泊车位。他说,从实施的效果看,九成以上的市民和驾驶人认为平行式泊车位的设置是合理而有效的,缓解了部分路段的停车难、停车乱的问题。
根据规划,郑州警方近期还将以十条精品街和主干道为重点,在路两侧大量规划临时或限时段的平行式泊车位,以满足群众的停车需求。拟在黄河路、南阳路、桐柏路、纬五路等14条主干道两侧再规划设置3500个平行式泊车位,采取分时段或全天候两种停车方式。
在停车矛盾最为突出的金水区,按照警方的规划,在南阳路、纬五路、黄河路、经三路、纬一路、经五路都将设立临时泊车位,其中黄河路上的16个点段都规划了泊车位。
繁华路段停车费可能提高
除了新增泊车位之外,为解决现实的停车难题,有关部门还准备运用价格杠杆调控停车资源,根据不同时期、不同区域、不同停车场的情况,修订收费标准,实行市场调节价、政府指导价和政府定价三种定价形式,对现有的泊车位实行区域差别计时收费。一类区域高于二类、三类区域,地上高于地下,白天高于夜间,控制、调节市中心商业区的停车需求,引导机动车停在路外或地下停车场,使现有停车资源得到充分利用。郑州市交警支队一名负责人说:“按照这种设想,市区繁华路段的停车费可能要提高,但具体的标准,还没有最终出台。”
在此次规划中,人行道上的盲道线也将向内或向外重新设置,以满足规划泊车位的需求;对现有的咪表泊车位进行复查,将无人看管的咪表泊车位收回;警方还将加大查处力度,坚持非现场处罚为主的原则,对重点路段进行长期治理,不仅要查处不按位停放的行为,还要查处不按照时间限制停放的行为。同时,各区政府、市政、交警等部门将开展联合执法,对占道经营、店外经营、摆摊设点等违规占用人行道的现象进行查处,为规范停车奠定基础。
鼓励民营资本建设停车场
在路边设立泊车位只是应急措施,毕竟,路是让人走的,更何况郑州的道路资源本来就不充足。从根本上解决“停车难”,关键还要增加固定泊车位。
在此次停车场建设的远期规划中,重点提到了鼓励民营资本进入停车场市场。政府制定土地出让优惠、经营税收减免等政策,谁投资,谁受益,鼓励民营资本投资建设、开办停车场。
把立体式停车场建设纳入到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资计划中,每年应有一定的建设资金投入,市政重点工程建设项目部负责征地、拆迁、建设。
另外,在建筑规划审批时应坚持新建楼房尽量远离街道,这样不仅可留出停车空间,缓解街道两侧门面房停车难现象,同时还形成了开阔的城市空间。例如,位于花园路上的中环百货五层裙楼距花园路红线达41~50米,除地下室配建有泊车位,楼前5800平方米的广场还可提供上百个机动车泊车位,除满足自身需求外,还可向社会提供泊车位。
路边停车莫影响走路
对郑州警方昨天提出的停车规划方案,来自河南省、郑州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和河南公安高专的5名专家给予了肯定。但他们与参与讨论的部分省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也提出了有关意见。其中被多次提到的是:在规划路边停车位时,要充分考虑行人和机动车的利益,不能方便了停车,影响了他人走路。
相对于开车者来说,行人和非机动车在交通行为中处于相对弱势地位。郑州市政协委员闫琪说:“规划泊车位的最终目的是方便市民出行,不能方便了一部人而影响了另一部分人。”她建议,在规划泊车位时要科学调研,根据路面情况设置,最好是非机动车道与快车道之间有隔离物的道路。在具体规划时,警方要秉公处理,不能为了“重点衙门”停车方便而予以照顾。
省政协委员张根湘在论证会上说,规划泊车位改动盲道要慎重,不能影响盲人出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