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紫荆山立交桥南段经常发生堵车(资料图片)
公共交通不够发达,是造成交通拥堵的一大原因,这就要求政府规划要有百年意识。如何解决郑州拥堵问题,日前,一些专家学者谈了自己的看法。
“发展公共交通”,一提到交通拥堵问题,在郑州市交警支队举办的座谈会上,在商报记者的专访中,专家学者们都不约而同地开出同一个方子。
■ 主药
发展公共交通
治疗郑州道路拥堵,美国3E公交系统高级规划师徐康明认为,要在“通”上做文章。
“第一个是要确保公共交通的通;第二个是确保行人交通的通;第三个是确保自行车交通的通。”他说。
徐康明有20年城市交通的规划经验,参与了北京、昆明等快速公交项目,并正在进行郑州市快速公交项目的前期研究。从2002年起,他每年都要来郑州两三次。在他看来,郑州的交通拥堵范围越来越广,拥堵持续时间越来越长。
他引用了交通方面的“当斯定律”来佐证他的观点,即光靠道路扩张方式并不能解决大城市交通拥堵问题,道路修得越多越宽,新增的车辆又会使道路恢复原来的拥堵情况。
“在郑州,一辆车的平均占地面积是20平方米,几乎相当于郑州市的人均住房面积。”他说,满足20%市民出行需求的小汽车占据了80%以上的道路资源,是公共资源分配不公的表现。
他说,提升公共交通出行比率是疏导城市交通压力的有效途径。
中国城市发展规划设计院工程师李凤军长期从事郑州城市规划工作,是郑州市城市规划工作的主要负责人。他的观点与徐康明的基本相同。
“发展公共交通是缓解城市拥堵的唯一选择。”他说,国际经验也证明,有限的道路资源供给是永远满足不了无限的城市交通的需求。道路需求和交通需求是一对不可调和的矛盾。
在这方面,北京就是前车之鉴。“道路交通拥堵北京走得比较快,为什么呢?因为北京的机动化发展比其他城市走得先前一步,在这种情况下,小汽车每年还在不断增长,这个增长是没有办法控制的。”
■ 配药
转移政府办公地
河大经济学院院长耿明斋说,从郑州城市布局上看,省委、省政府处于市区交通枢纽的位置上,去那办事的人很多,经常会遇到堵车。如果将省委、省政府搬到郑东新区,也可以缓解市区的交通拥堵问题。
中秋节前的最后一个工作日,郑州出现大范围的拥堵现象。据此,河南省城市规划设计院总工程师杨友林说,建议每逢节假日,前三天都实行机动车单双号出行,以缓解拥堵现象。
省社科院经济研究所所长王建国则认为,今后做规划的时候,政府部门应树立百年意识,就算坚持不了100年,至少也要30年、50年不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