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北京大力发展公共交通符合世界潮流——访北京交通大学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于雷
中国北京市与土耳其伊斯坦布尔等4座城市因在改善公共交通方面的努力,于13日获美国交通研究理事会2009年可持续交通荣誉奖。参加美国交通研究理事会年会的北京交通大学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于雷在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说,大力发展公共交通是大势所趋,北京发展公共交通符合世界潮流。
在当晚的颁奖仪式上,有关伊斯坦布尔BRT(快速公交)系统的一幅照片特别令人震撼。照片显示,在快速公交专用道上,有两辆快速公交正在行驶,而专用道两旁,近千辆私家车排起长龙。这幅照片引起了与会代表的欢呼。
于雷说,这幅照片是伊斯坦布尔城市道路管理理念的写照。城市道路资源的分配应该以“人”为本,也就是说城市道路资源应该按照车辆运载的“人”来分配,而不应该是按照“车”来分配。一种车辆运载的人越多,那它就应该享受更多的道路资源。
他说,快速公交车道畅通无阻,普通车道拥挤不堪,这对车辆不公平,但对人却是公平的。开私家车或者乘出租车出行将获得舒适与自由,却可能面临拥堵;选择快速公交,乘车环境不那么舒适,却可以获得快捷。人多路少的状况下,快速公交系统利用少部分道路资源就可以保障大部分人群在城市中的流动。例如,伊斯坦布尔的快速公交系统每天运送的客流量达到45万人次。
于雷曾参与了北京市快速公交一号线(前门至德茂庄)建成后的交通仿真测试。他说,快速公交系统大大改善了沿线的交通状况,方便了居民出行。据介绍,北京市去年开通了两条新的快速公交专线,中国不少城市也已经开通或打算开通快速公交专线。
于雷说,北京的汽车保有量并不是特别多,仍经常出现拥堵的原因在于私家车出行率太高,有了车之后,一些车主短途也开车。北京市政府去年采取的限行、新开地铁线路、实行地铁及公交车低票价等措施,就是为了鼓励市民多选择公共交通工具出行。这些措施起到了良好的效果,也为北京获奖增添了砝码。
于雷说,北京目前正在论证在三四环设置公交专用线的可行性,今后几年也将开通多条地铁,这些措施表明,北京将大力发展公共交通,这种理念符合世界潮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