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铁道部将进一步加快铁路建设步伐,拟安排新开工项目70个,铁路建设计划投资1.5万亿元。”郑健说。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迅猛,但铁路建设发展相对缓慢,并逐渐暴露出枢纽客站数量少、客站规模小、客站与城市交通缺乏有机衔接、客站造型陈旧、客站功能不完善等问题,难以满足时代发展的需求。因此,铁道部刘志军部长在深刻总结铁路客站建设经验、全面把握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基础上,提出了功能性、系统性、先进性、文化性、经济性的铁路客站建设要求。
新型技术广泛用于车站建设
近年来,中国的铁路建设者在技术创新方面成就显著,尤其是技术创新的速度,令外国同行赞叹不已。
专家指出,未来的铁路客站会越来越像航站楼。纵观近年来新建成和拟建的现代化火车站,先进的大跨度预应力钢结构技术已经在铁路客站建设中被广泛应用。例如,北京南站、广州新火车站、北京北站、呼和浩特火车站、银川火车站和福州南站等,都采用了大跨度预应力钢结构技术,打破了车站条块分割的传统格局,营造出具有视觉引导效果的开放式候车空间。
北京市建筑工程研究院秦杰博士说:“大跨度张弦结构在铁路客站站房和无柱雨棚的建设、改造中已经发挥了重要作用,选择这种结构形式有可能成为铁路客站建设的趋势。”
秦杰认为,将大跨度张弦结构应用于铁路客站建设具有以下优势:一是满足了客站空间的功能性需求,使无柱雨篷得以普及;二是客站的外观更加现代、美观,内部更加宽敞;三是降低了客站的建造成本,更加经济。秦杰表示,通过建设奥运场馆和其他大型项目,大跨度预应力钢结构技术在我国越来越成熟,完全能够满足铁路客站建设的需求。
建造一批规模合理、资源节约、环境友好、有长久生命力的铁路客站是铁路运输事业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铁路客站建设越来越注重节能、节地、节水、节材和环境保护。北京南站采用了世界先进的节能技术,即冷热电三联供技术和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仅电费一项,每年就可以节约600万元。
拉动经济作用突出
从目前的铁路车站建设情况来看,大城市的铁路客站建设用钢量较大。秦杰博士说:“北京南站的钢结构分为主站房、雨篷两部分,由近百万个钢构件组成,总用钢量为6.5万吨,是鸟巢用钢量的1.35倍;上海虹桥站用钢量将达到8万吨左右;武汉新火车站用钢5.3万吨,也超过了鸟巢的用钢量。”
郑健告诉记者:“根据定额水平测算,铁路建设2009年可提供600万个就业岗位,可消耗钢材2000万吨、水泥1.2亿吨,可以直接拉动GDP(国内生产总值)增长1.5%。同时,加快高速铁路客运专线建设还能推动新技术研发,带动机械、冶金、建筑、橡胶、电力、信息、计算机、精密仪器等相关产业发展,可以带来1万亿元的间接效益。”
“目前,京沪铁路每天的建设投资高达1.9亿元,平均每天要消耗1万吨钢筋、3.5万吨水泥和11万立方米混凝土,拉动经济发展的作用十分突出。总之,铁路建设不仅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带动了沿线建筑、建材等相关产业的发展,还扩大了其他方面的经济需求。”郑健补充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