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位老人又往西走了五六分钟,来到国贸桥西的另一处938车站。这回掏出眼镜细看,晕!站牌上光938就有5条:938、938(空)、938支4、938支5、938(区)。“师傅,到香河家具城坐哪趟啊?”“坐总线,您就排在这儿。”幸亏有志愿者引导。
老伴纳闷:“这938到底有多少条线儿啊?”一旁一位正在排队的中年人搭话:“听说有12条呢,我上周去香河就坐错了,在通州九棵树上的车,到了终点站柴厂屯才发现坐成支2了。别人还劝我呢:庆幸吧,没上支5,否则就奔廊坊了。”
正说着,又有两辆938进站,引导员的声音此起彼伏:“到廊坊的啊到廊坊的!”“香河外线,外线!”常坐这趟线的乘客按序上了车,但一些生客还在追着问:“到梨园么?”“到香河县城么?”……
乱 十多米路按了7次铃捏了2次闸
时间:早7时 地点:东直门交通枢纽
“别挤”、“哎呦,你别推我啊”……7时05分,孙先生站在东直门立交桥东南侧的过街通道前与交通枢纽隔路相望,头皮有点发麻,他顺着人流走下去甚至顾不上看清楚谁在抱怨。
地下通道内,两个地铁出入口处都设立了安检通道,进站人、出站人和过街人“胶着”在一起。出了通道,他要去的公交车站设在主路,离车站最近的便道上设立了“T”字形导流栏杆,绕起来需要10秒左右。孙先生犹豫了一下,和大部分乘客一样选择了在没有设立栏杆的地方提前上辅路,与自行车“分享”十多米的辅路。
“铃、铃、铃……”由于动作略显迟缓,一位骑车人几乎贴着孙先生捏住了闸。“看着点,别往车上撞!我这一路按了7次铃捏了2次闸,你们都走辅路,让我们骑车的走哪啊?”
“嘀、嘀、嘀……”主路上,司机不耐烦地按喇叭。在东直门交通枢纽东侧入口,6辆公交车一字排开,将公交专用道一直占到了远处的十字路口。其他公交车只能“借路”,由于身子长,一个转弯有时要占据外侧两条车道,只留下一条道给社会车辆,形成小堵点,惹得小车“抱怨”连连。
东直门交通枢纽集中了2号线地铁、13号线地铁、地铁机场线、数十条公交线,是一个名符其实的“巨无霸”。家住十字坡的李女士说:“每天我要骑车去鼓楼附近上班,都选择先绕路到东四十条桥,避开交通枢纽前的那条辅路。”
挤 最怕传媒大学站的三道“坎”
时间:7时40分 地点:八通线传媒大学站
由于每天需要换乘八通线、1号线、10号线等3条地铁线,家住珠江绿洲小区、在京广中心上班的刘巧对地铁的认识格外深刻。
早上7时15分,刘巧爬起来。只要是周一到周三的早上,她必须在10分钟左右将自己收拾好,这样才能保证挤上八通线,不迟到。7时40分,有点晚了。一路小跑,3分钟后,她赶到了传媒大学站。
常在这里挤地铁的人,都戏说“传媒大学站,早上有三道坎”。过街天桥是第一道,进站刷卡机是第二道,站台黄线是第三道。老远就看见过街天桥上排起的长长队伍。刘巧心里直嘀咕:“完了,出来晚了。”
8时03分,终于跨过了第一道坎。进入上层站厅,又得在第二道坎前候着。8时06分,终于放行了,刷好卡,她跟着人流进入了下层站台。
一进站台,她打起十二分精神,把身上所有的“零件”如手套、帽子、IC卡、手机等收拾妥当,因为有过惨痛的教训,手套被挤掉过,帽子被挤没过,还有次更夸张,包上去了,人没上去。
等了两趟车,全是满满的,愣是没一个下车的,全是上车的。负责维持秩序的保安还会不断地提醒:“把包放前面,小心别挤掉了。”
8时16分,经过五趟地铁之后,刘巧被好心的保安硬推进了车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