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 苦等一小时打不上车
时间:7时50分至9时5分 地点:东四环外石佛营
徐女士拎着两套又贵又沉的骨瓷茶具出了门。车站有一公里多远,她决定打车。徐女士住炫特区,位于东四环外石佛营。
在小区正门口,等了足足10分钟,少有出租车路过。徐女士提着茶具往东边路口挪了一百多米。出租车是有了,但全拉着客人。好不容易盼来了两辆空车,一辆被手疾眼快的乘客从对面拦下,一辆被身边突然蹿出的青年人截住。一会功夫,徐女士周边聚集了七八位打车人。
一位提着俩箱子的先生拦住一辆空车。“去哪?”“朝阳门。”“不好意思,该交班了,您换辆车吧。”出租车扬长而去。又一辆空车过来,这位先生学精了,先把一个箱子搬上车,然后才报去处。这回,司机的理由是:“呦,对不住您,我得去买个东西……”
半个多小时过去了,打车人越聚越多。徐女士拎着茶具,根本抢不上。她决定打黑车。可此时,黑车开始坐地起价,而且挑肥拣瘦——四惠、团结湖、农展馆……想去附近的地铁站,打车人刚一张嘴,黑车司机就直接摇头摆手。徐女士只能硬着头皮干等,鼻头冻得通红,脚趾头都木了。
9时5分,早高峰结束。同时来了两辆空车,徐女士终于坐上了车。
“这条马路周边有四五个大社区,公交站又都不近,每天早上打车的人特别多。”路边一位停车管理员说。
堵 大公共耍横出站连并三条线
时间:7时40分 地点:北大东门外
“每天送孩子总走这里,忒费劲了。”中关村北的公交站上,张妈妈拉着女儿边跺脚取暖边抱怨:“总共就两公里多,来回将近一个小时,全是四环路这口闹的。”
这里有中关园和中关村北两个车站,相距不到百米,963、498、982、运通105……20多条公交线路扎堆,运通105等还两站都停,百米之内就需两进两出。
正是高峰,六七辆大公共排出去几十米等候进站,前面的还没走,后面的又到了。最内侧的一辆982刚要起步出站,后面一辆205就迫不及待地横并两条线,斜刺里挤到了982前面“加塞”进站。982也不甘示弱,扭起庞大身躯,从205身后横并三条线出站。但由于外侧车道早已是水泄不通,结果两辆“纠缠”在一起的大公共谁也走不了,还把身后几十辆出租车、私家车堵了个“严实”。
好不容易出了站的两辆大公共可能是为了“赶时间”,习惯性地连并三条道扎入快行车道。快到路口处,见最内侧车道为左转,直行的公交车又轧着实线强行并回直行道。“霸道”的大公共,让这1公里的路堵上加堵。
“这段路,走着倒比坐车快。”赶着去北大办事的小王提前一站就下了车。她走到北大时,刚才坐的那辆公交车还没到呢:“从农大西校到北大,平时也就20分钟的路,早高峰愣走了一个小时。”
短评
公共交通管理和服务还得跟上
让市民享受快捷、便利的公共交通服务,是构建和谐社会首善之区的应有之意。
我们欣喜地看到,近年来,市委、市政府不断加大对公共交通投入力度,城市公交发展日新月异,特别是低票价制度的实施,使北京公交事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但是,由于职能部门管理和服务的缺失,在公共交通运行中也暴露出不少问题。等公交不来、打出租拒载、乘地铁难进、认站牌发懵……本报记者调查发现的这些现象并非个例,而是市民日常出行的真实写照,给广大群众带来了极大的不便。如果遇到雨雪等极端天气,类似的问题可能会暴露得更多。这些问题看似是城市快速发展的“副产品”,其实不然。在许多方面,是由于职能部门在城市公共管理与服务方面缺位造成的。公交线路名让人一目了然、公交车顺序进站、高峰期多开几趟地铁、加派些人手维持交通秩序……只要多为群众着想,多一点人性化的管理和服务,很多问题就可以得到解决。
最近,市委提出,要按照世界城市的定位,在城市交通、建设服务型政府等方面进一步解放思想,创新体制机制,推动科学发展。希望有关职能部门真正以人为本,从小处着眼,从细处入手,不断提高管理和服务水平,切实解决好群众的出行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