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河治堵,高峰期要先保公交顺畅,BRT通道绿灯时间也将适当延长。昨日,《缓解广州城市交通拥堵实施方案》公布。新方案最大的亮点在于重视并将城市规划影响交通摆上台面,明确“避免规划区域过度开发”。据悉,新方案将于本周六起正式实施。
将提高个体交通出行成本
经过一个多月的征求意见,广州治堵方案昨天正式出台。广州系统治堵将分成三步走。交通部门表示,城区内部,将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形成以公共交通为主体的城市交通出行结构,同时通过提高个体交通的出行成本,引导个体交通向公共交通转移;城区外部,沿中心区外围构建一批综合交通枢纽,引导外围交通通过停车换乘公共交通进城,同时在外围路网上通过交通管制措施或标志标牌的指引,使过境交通不进入中心城区,减少市中心车流量。
高峰期BRT通道绿灯延长
新的治堵方案明确了BR T保畅通计划。根据新方案,公交优先是首要原则。交通部门表示将利用地铁5号线和BR T系统,积极构建公共交通快速走廊。在高峰时期,将通过路权专用和信号优先保障BR T系统快速运行。交通管理人士告诉记者,信号优先在于调节红绿灯,延长中山大道BR T通道的绿灯时间,让大批快速公交更快通行,同向的社会车辆也将受益,不过,南北向的支路通行时间相应会缩短。
治堵要考虑区域规划影响
新的治堵方案首次把城市规划影响交通的问题摆上台面,根据方案,相关部门将检讨规划区域的开发密度,避免区域过度开发。方案建议,对广州市在建的重点区域进行规划评估,重新审视区域的开发密度与交通承载能力的关系;完善城市建设项目及配套设施交通影响评估制度;建立长效路网评估体系,对一些交通敏感区域进行长期的交通数据采集,并定期评估,提出信号灯配时、道路渠划、道路改扩建等优化建议。
广州治堵“三部曲”
1
春节前,第一阶段的治理以“东西两翼”交通改善作为突破口,东面重点改善天河地区的交通状况;西面停用横跨我市环市西路、东风西路、南岸路的两条铁路专用线;
2
春节后至6月份,第二阶段将推广天河治堵经验,全市交通明显改善;
3
6月至亚运前则将试行亚运交通临时政策,预演或试行交通管制措施,全面履行亚运交通承诺,达到亚运交通要求。
■观点交锋
分流车辆恐多堵两条路
本报讯据交通部门表示,新方案广泛征求了市民意见,并召开了专家咨询会,多方听取并采纳意见。然而,广州治堵方案征求意见稿刚一出炉就被质疑无力缓堵。
公交优先还是限车先?
交委表示,要确保BR T的专用路权和信号优先、建设公交专用道并加强管理。而骏景花园的私家车主李先生表示,公共交通始终只能是从一个片区到达另一个片区。有车一族还是会选择开车。治理交通堵塞,除了扩宽道路资源外,限车才是实际的做法。
分流车辆恐多堵两条路
交委表示,要通过指路标志,引导西部过境天河地区的车流及东部通往广州大道、广州东站的车流,通过广园快速路和临江大道快速通行。城市假日园私家车主鄞先生表示,广园快速路货车太多也时常缓慢,临江大道相对来说是条新路,可走的车多了情况也不乐观。这样的分流指引方法,到时恐怕另外多出了两条名副其实的拥堵路。
■专家声音
悔当初,应大范围单行
“太泛,太空”,昨天,有交通管理人士看过广州治堵新方案后给与了4个字评价。该人士表示,治堵方案应有具体的实施细则和具体的量化指标,并明确责任部门。目前出炉的方案基本上三者全无。
新方案中提到了少数几项具体措施,可并不完整。整治交通黑点、专业批发市场都是常年得不到解决的老问题,新方案重复了问题,却没有给出对策。以交通黑点为例,交通整治办调研并罗列了市区58个黑点,华侨医院路段也在其中,但时至今日那里还是天天堵车,新方案号称治堵,从内文上看也仅是象征性的“整治”,没有新招。
交通管理人士称,交通是个系统工程,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治理交通应该引入“渠化”概念,从时间和空间上对交通流进行分割,就天河围城而言,当初其实可以考虑通过大范围的单向交通来尝试解决,不过现在B R T都快建成了,这种尝试基本无望,“不过,新方案有一点非常重要,重视了规划问题,让人看到了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