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港口 辟港区 兴港城
港口、港区、港城联动,江苏的沿海开发正在探索一条新路径。
在南通,“三港联动”被形象地理解为“昨日的垦区、今日的园区、明日的城区”。市民营经济发展办公室常务副主任陈林说,“交通的终端是项目,项目的最终归宿是城镇。港口、港区、港城三者互为关联,缺一不可。”
洋口港的建设发展富有南通个性。从无到有的太阳岛,首期1.44平方公里已在黄海中赫然现身。投资9.68亿元、总长12.6公里的黄海大桥,为人工岛开发建设铺就了快速通道。洋口港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缪锐说,到2020年,洋口港所在的长沙镇将建成50万人口的新港城。这里将有江苏沿海重要的冶金基地、全国绿色能源基地、具有国际水准的现代化石化基地和长三角重要的物流中心。
走马洋口港,百亿元投资的6台33万千瓦西气东输天然气调峰电站正在实施,LNG项目明年3月投产;新加坡金鹰集团100多亿巨资打造的40万吨差别化纤维项目年内有望开工。另一个重要海港吕四港,锁定的则是石化下游产业,已有十几个项目开工在即,总投资超过100亿元。地处江海交汇处的启东市,依托园区,一批海工项目、造船企业相继落户,中远船务全国最大的海洋工程基地也已初露雏形。
拥有国家一类开放口岸“金字招牌”,大丰港产业集聚渐成气候。5月初,木材产业园区刚刚试运行,5月下旬就有两船进口松原木顺利下卸。园区办公室主任王志强说,这些木材在这里初步加工后,将销往全国各地。园区已有14家木材加工企业、3家贸易企业落户。4月由上海商人投资的江苏榕榕公司,达产后将日产模板2万张。
面向大海求发展。记者了解到,未来三五年,连、盐、通三市将形成一批港口、港区、港城、生态“四位一体”的示范镇。
打通血脉,“支撑效应”逐步显现
交通“血脉”的打通,成为沿海经济发展的有力支撑。
盐城沿海多家企业老板说,刚刚动工的沿海高等级公路离码头16公里,比沿海高速近了20多公里,加上疏港公路由双向4车道变成8车道,“估计进出口货物可节省半个多小时。”而大丰港和上海港的“公交化货物运输”合作,已让沿海外贸企业得到实惠——本土生产的塑料制品出去方便了,韩国的电子产品进来也快捷了。一进一出,进出口企业降低了成本,货运企业获得了更多回报。
因为沿海通道越来越顺畅,大丰港也成了东台的港口。不久前,东台决定不再建港,货物进出或走内河,或用卡车运抵大丰港码头。大丰港区规划分局副局长杨建生说,设施不断完善的大丰港,“吸货”能力大大提升。淮阴电厂的煤炭,从大丰港二期码头传送带卸货,整个过程不到半小时,吨成本降低约20元。目前,大丰港的腹地已达皖北、豫南,盐城域外货物占了吞吐总量的八成。
连云港凭借30万吨航道建设和集疏运体系的完善,开始收获“龙头效应”。有测算表明,用30万吨船为陇海线、兰新线一带钢铁企业运送矿石,每吨运输成本至少降低50元。这个优势,吸引我国中西部地区物流在这里加速集聚。连云港发改委负责人说,连云港的影响力正在提升,淮安提出在淮、连之间新修一条一级公路,从连云港“借船出海”,宿迁也在积极筹划,修筑一级公路直达连云港码头,而远至新疆的霍尔果斯口岸也在谋求“与连云港更深层次的合作”。
一条条“黄金通道”的开辟,也改变了沿海地区的旅游格局。三年前,我省沿海三市合作开发的“苏沿海旅游新干线”,如今客源半径迅速扩大,作为上海后花园的启东,农家休闲游人满为患,而到盐城的游客,有1/3来自上海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