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年,沿海地区交通基础设施高起点规划、大手笔投入,奏响了沿海开发恢弘乐章的动人音节。临海高等级公路贴海而建,港口群建设全面提速,疏浚拓宽的河道联通沿海和腹地……
4000亿元编织立体交通网
6月1日,大丰。临海高等级公路先导段开工。
“这是我省干线公路建设史上规模最大、里程最长、技术最复杂的单项工程项目。”省交通运输厅厅长游庆仲介绍,这条高等级公路从北到南,贯通连云港、盐城、南通沿海三市,全长521公里,四车道,设计时速100公里,总投资168亿元。
“这条路,南通境内有180多公里。从此,以苏通大桥为龙头,依托高速公路,南通就有了真正的南北大通道。”南通一位老交通为此感叹道。
一切从沿海开发的需要出发。打开我省沿海交通建设进程表,连云港、盐城、南通三市由公路、铁路、航运、空运、管道运输构建的立体交通网络全面铺开,每天都有新进展。
盐城到连云港的铁路工程可行性报告已经通过,具备了开工条件,今后,盐城可以直接接上新长铁路;通榆河南延工程启动,有了这条新的内河大通道,我省沿海所有港口都与通榆河连接,直通长江,而长江水也源源不断送到新开发的滩涂……未来3年,仅省级层面,对沿海地区交通基础设施的投入就要达到4000亿元。
连云港30万吨航道建设,人称沿海开发的“牛鼻子”工程。2009年6月,30万吨级航道工程破题。港口管理局负责人说,“目前,航道实验工程已经启动。”到2011年,主体港区建成25万吨级航道,2013年浚深到30万吨级。围绕30万吨深水航道,连云港综合交通运输枢纽、作业码头、物流基地建设纷纷展开。
大投入带动大开发,大开发支撑大突破。南通,过去是“难通”的“神经末梢”,现在正成为“交通枢纽”。这从南通市常务副市长蓝绍敏列举的一组公路建设数据可见一斑:
2007年,南通市新开工公路里程73.1公里;2008年为84.6公里;2009年,100.2公里;而今年,计划通车里程达到366.2公里。
崇启大桥建设实现时间过半、任务过半;沪通铁路大桥通过发改委立项;崇海大桥完成预可研编制。作为上海空港辅助机场,兴东机场飞行区改扩建工程5月开工,波音747等大型飞机不久就可以在这里起降。“以过江通道建设为龙头,新一轮沿海开发以来,南通综合交通建设力度空前。”蓝绍敏说。
“今年,我省沿海地区要建成的19个重大交通项目有18个在沿海三市,新开工建设的21个项目也都分布在沿海地区,另有沪通铁路、阜宁高速公路等7个项目正在开工争取中。”省沿海办副主任梁学忠说,随着横贯东西、纵横南北的立体交通格局加快形成,重大基础设施对沿海开发的深度拓展和质量提升作用超乎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