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著成效
“文明公交”的理念深入人心
自觉排队、依次乘车——如今,这样的理念已逐渐深入人心,不仅成为广大市民的自觉行动,就连不少到过红星路步行广场的外地游客对这一现象也深有感触,来自北京的熊谦就说,“这样的情形是一座城市真正拥有的文明。”自觉排队乘车,已然成为成都公交一道美丽的风景,也成为了成都市民对外展示的一张文明名片。
“这样好的现象今后还会继续‘复制’一些,”陈蛇说,为进一步引导和培养市民的公共秩序文明意识,成都公交还将设立更多的文明排队乘车点,同时在每天的早、晚高峰时刻派出文明劝导员分上、下班维持文明排队秩序,让文明排队的行为在市民中养成习惯、形成规范。今后,“20路现象”这颗小小的文明“火种”将以燎原之势盛开在成都更多的公交站台上,实现全面的“复制”,“只要是条件允许的站点,我们都会通过设立站牌等多种方式引导市民文明乘车、排队乘车,把这一文明的火种传递下去!”
[一名公交司机眼中的成都公交]
我亲历的公交变化
成都公交近几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无论从车辆状况、工作强度、劳动收入等方面都上了一个新台阶,目睹着这些巨大的变化,感受颇深。
我从1991年进入公交公司,1995年驾校毕业后从事驾驶员工作,当时驾驶的是老解放车,车辆状况破旧,地板是木质地板,驾驶员的座椅也是木质的,地板很高,乘客要上4个台阶才能进到车里,极不方便。下雨天顶棚经常漏雨,车外下大雨,车内下小雨,而且乘客座椅旁边的玻璃,必须手摇才能摇上去,部分玻璃无法摇上去,乘客怨声载道。驾驶室的挡风玻璃很高,玻璃很小,不及现在挡风玻璃的1/3,驾驶员操作时视野不开阔。以前我们开车时,随身都要带一个包,内面装满了修车的工具,因为车况差,几乎路上都要遇到抛锚的情况,自己就要随时准备修车。更糟糕的是,车辆水温高,开到途中,经常到路边的店铺去要水给车辆降温,发动机就在身边,高达50℃,真的是夏天一身汗、冬天一身灰。
近几年成都公交购进了大量12米大容量新车,液压助力让我们轻松驾驶,驾驶室视野开阔明亮,车厢宽敞舒适卫生整洁,卫星定位自动报站,液晶电视播放娱乐节目,乘客乘车再不枯燥,乘客踏步就能进入车内,自动空调,既舒适了乘客也让我们摆脱了炎炎夏日。特别是智能调度系统的使用,科学调整班次,公交服务水平的提高,大大地方便了广大乘客出行。
我们的工作时间从原来的三休一、两休一、一休一变成现在的早晚班,劳动强度逐步降低,我们的收入不降反增,不少到外地开车的驾驶员也都回来了。
我所驾驶的38路是从蓝谷地到天府广场,天府广场是外地游客游览的一个景点,很多乘客上车后不断地夸赞成都的城市规划有序,绿化率高,成都的公交车更是一个亮丽的景点,不仅乘坐舒适,而且服务水平高,听到这些,我从心底里高兴。我切身地感受到了近几年成都公交发生的巨大变化,车辆的不断更新,成都市政府的畅通工程的实施,公交专用道的实行,整个交通环境的不断变化,相信随着新技术,包括智能公交系统的运用带给我们驾驶员的是,工作环境更加轻松。自己要做好本职工作,更好地为人民服务,更好地回馈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