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政”能否破“困局”?——聚焦北京等地出台治理交通拥堵新措施
13日,北京市治理交通拥堵综合措施开始征求民意,政府首次公开表示将“抑制小客车过快增长”“重点路段高峰时段单双号限行”。为解决城市道路拥堵问题,除北京外,近期江苏、浙江、四川等省市多个地方政府酝酿出台“限车令”。各种“严限传闻”引发新一轮购车潮,11月,中国乘用车销量创历史新高接近134万辆,而截至12月5日,北京今年新增机动车超过70万辆,且近期每天以3000辆的速度增长。
一方面“限”的城市不断扩散,“限”的措施不断升级,另一方面急速膨胀的汽车保有量超出了管理部门的控制,拥堵纪录年年刷新。专家指出,单纯限制容易出现短期化效果,城市缓堵需要创新方法,跟进配套设施及系统性疏导政策。
限车限行:政策预期促成消费井喷
北京市首次明确提出“按照无偿原则抑制小客车过快增长”“加强外埠进京车辆管理”“实施重点交通拥堵路段高峰时段机动车单双号行驶措施”以及“研究重点拥堵路段或区域交通拥堵收费,择机实施”等措施。
尽管关于限制机动车增长、单双号限行等关键问题“表达模糊”,却也在一定程度上印证了此前关于北京将出台“史上最严治堵新政”的传闻。
事实上,从10月起,有网友在博客上透露“京版严治堵新政”,内容除加强轨道交通、公交优先、收取城市拥堵和治污费外,还包括提供停车泊位证、限制外地户籍购车、限制外埠进京车辆、局部路段时段单双号限行等措施。
在京顺车管所门口,记者遇到了刚办完牌照的田先生,他说:“市场疯传明年北京将限制机动车上牌,本来想等大众CC,但没有现车,我赶紧抢买了一辆帕萨特,先占个牌号再说!”
和田先生一样心态的消费者不在少数。据中国汽车流通协会有形市场分会会长苏晖介绍,11月北京汽车销售量近9.6万辆,为今年单月最高纪录,去年同期仅为7.2万辆,预计12月销售会继续突破,达到10万辆。全国的情况也类似,11月中国乘用车销量创历史新高接近134万辆,同比增长29.27%。
来自北京市交管局车管所的数据显示,11月22日-28日,北京新增机动车2万辆;11月29日-12月5日,北京新增机动车2.1万辆,平均日增机动车3000辆。北京市交管局局长宋建国表示,北京道路交通形势非常严峻,截至12月5日,机动车保有量达到471.1万辆,净增机动车70万辆。
苏晖分析称,多地关于明年车辆“限量限购”的各种政策传闻是促使年底车市销售“大爆发”的重要因素之一。
政府部门出“狠招”限制,消费者就疯狂购买,一时间引发社会广泛热议。天津公安警官学院交通教研室梁仕宇等学者表示,在绿色出行意识普遍较低的情况下,“限车限行”政策最终都变成了消费,可能出现“治堵”政策的短期化结果。
公共建设:以人为本还是“以车为本”?
针对上述质疑,北京市相关主管部门表态,认为“限制”仅仅是治堵措施很小的一部分,“治堵新政”更多地体现在完善城市规划疏解中心城功能和人口、增加交通建设尤其是公交投入、改善自行车步行出行条件以及提升管理水平等方面。
因为增加建设和投入、提升管理等措施属于改善政府服务和治理,老百姓容易接受和理解,而限制性措施直接影响到每一个老百姓的出行,影响到市场,所以更让社会关注,也更令管理部门纠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