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条地铁新线的开通,让越来越多的郊区市民感受到乘地铁进城的便利。昨天,记者从北京地铁公司获悉,地铁新线开通以来,亦庄线、昌平线、15号线、大兴线客流增幅相当明显。尤其是亦庄线,开通初期日均客流不到7万人次,目前已突破9万人次,早晚高峰客流明显增加。由京港地铁公司运营的大兴线是5条新线中客流量最大的一条线路,开通初期日均客运量为12万人次,目前日均客运量已达13.7万人次。
公交出行比例今年增至42%
市交通委副主任、新闻发言人李晓松表示,改善公交服务、增强公共交通吸引力仍是进一步缓解交通拥堵的“主攻”方向。2015年,本市中心城公共交通出行比例力争达到50%,小客车出行比例控制在25%以下,自行车出行比例保持在18%左右。为实现这个目标,今年本市公共交通出行比例预计将达到42%,中心城交通拥堵指数控制在6.2(中度拥堵)左右。
今年本市将加快地铁10号线二期、6号线一期、7号线、9号线、8号线二期、14号线、15号线一期东段等7条线路建设,力争2条线路局部路段提前开通,将80%的轨道交通新线集中在中心城。2011年将新开、调整市区公交线路30条,增设小区延伸线路和区域“袖珍线路”,完善与轨道交通、公交干线的衔接。优化“9”字头公交线路25条,进一步减少进出中心区的重复线路。
1号线“闷罐车”全装空调
市交通委表示,今年将实施1号线、5号线、八通线、13号线的信号、供电、车辆段等改造工程,为乘客提供更舒适的乘坐环境。
地铁公司新闻发言人贾鹏介绍说,为保证暑期能给乘客一个凉爽的乘车环境,地铁1号线正抓紧对186辆俗称“闷罐车”的非空调车进行加装空调厂修改造,目前,已有4组车共24辆已改造后投入运营。
贾鹏表示,预计在7月15日暑运来临之前,186辆共31组“闷罐车”至少会有24组车改造后上线运营,能满足运力需要。
三环内停车场电子收费
为缓解停车难,今年将编制公共停车设施建设专项规划,对停车位配建指标进行修订。以解放军总医院、同仁医院和北京医院、人民医院等医院停车楼(库)为试点,将四环路以内的公共停车设施纳入交通基础设施范畴,加大投入,实行特许经营。
建设停车信息管理平台,实施路侧占道停车电子收费,力争4月1日前在三环路以内重点地区、重点路段停车场进行电子收费试点,并逐步扩大范围。
在“绿色出行”方面,“公交出行月”活动于2月11日正式启动,在今年2、3月首次开展,也是本市开展“做文明有礼的北京人——绿色出行文明交通从我做起”主题宣传活动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