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年运量828万到日运量破700万
伴随经济的发展,城市的扩张,城市人口在集中,市民总出行次数也在增加,北京需要完善公共运输系统,以提高市民出行效率。在这一背景下,交通部门决定开始开放地铁,对外运行的初期,北京地铁实行内部售票制。虽然只是实行内部售票,但这次对外运营却成为地铁对外开放的“破冰”之旅。对外开放后北京地铁开始逐渐走入寻常百姓家,而从不开放到开放的转型,也让北京地铁从单纯的货运工具开始逐渐转型为疏散客流的主力,并进而演变成城市交通运输的主力。
1971年,凭介绍信参观地铁的年代最终结束,这一年,北京地铁开始正式对外售票运营,票价定为1毛钱。
据了解,初期开始运营时,北京地铁的运行区段由北京站至立新站(公主坟),共10座车站,全长10.7公里。当时,第一个列车运行图显示,日开行列车60多列,列车运行最小间隔时间为14分钟。
此时的北京地铁虽然依然是个新鲜事物,但是由于其方便快捷,刚一开放就得到北京市民的认可。有一种说法可以印证当时北京地铁受欢迎的程度:“乘坐一次地铁可以省钱请客吃一顿饭,”这是当时石景山的居民评价北京地铁的一种方式。
沈景炎介绍,这个评价主要针对相对便宜的地铁票价。在地铁对外运营之前,居住在石景山的居民前往市中心只能乘坐337路公交车,该公交车的单程票价是3毛5,来回往返为7毛钱。而地铁开通之后,按照1毛钱的票价,地铁往返只需要2毛钱,在当时的物价水平下,省下的5毛钱就可以用来请客吃一次饭。
“地铁对外运营后,市民开始意识到北京地铁的方便和快捷,而由于一期工程和首钢直接衔接,因此对首钢职工这个群体而言,地铁的开通为他们提供了最大的方便。”李元明回忆表示。
对李元明而言,地铁提供的方便,体现在他探望姐姐的次数上。“我有个姐姐住在颐和园附近,地铁开通前,要想去看姐姐,只能乘坐337路,然后换乘多次公交后,才能到姐姐家。地铁开通后,我可以选择乘坐地铁出行,时间节省很多,出行效率提高后,我去探望姐姐的次数也在增加。以前一周只能去姐姐家一次,但地铁开通后,只要时间允许,每天都可以去姐姐家吃晚饭。”
公开的数据显示,地铁对外运营的第一年,地铁全年的运客量为828万人次。
首期地铁的对外开放,也掀开了北京地铁建设的新序幕,北京地铁的建设步伐也在加快。1969年,北京地铁二期工程开始建设,二期工程线路全长17.2公里;进入上世纪80年代,1989年地铁“复八线”动工;1999年13号线动工兴建;2001年,“八通线”开始兴建;发展到2007年,5号线开通试运营后,北京地铁总长度已经达到142公里。
伴随北京地铁长度的变化,地铁的发车时间也在不断缩短,目前除机场线外整个运营网络均已实现最小行车间隔3分钟以内,地铁线路的变化带动了客流量的上升。
北京地铁运营公司提供的数据显示,2011年北京地铁每天的客流量已经突破700万人次,也就是说如今的地铁一天的客运量就是地铁运营之初一年的客运量。
地铁运力的提升,提高了整个城市的出行效率,也提高了市民工作、购物、上学、娱乐、休闲的便利性,还让城市经济发展的步伐变快。”沈景炎表示。
交通线转为经济命脉
从年客运量828万,到日客运量突破700万,北京地铁运送的客流正在给其所经的地区不断输送信息和客流,而这些信息正在带动沿线地区的经济不断发展和变化。
地铁自西往东、自条状到网状、自中心到郊区的修建过程,让北京地铁的轨迹延伸到城市的每个角落。去年年底,包含大兴、房山、昌平在内的远郊区县也已经正式开通地铁,地铁的开通同样让这些远郊区县的发展方式有了新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