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字楼数量最多的是地铁1号线
天气炎热的六月,高温、大雨交替出现,出行的人们有了更好的去处,就是出门后向“地下钻”搭乘地铁,深圳人也开始体验一下加拿大蒙特利尔城市人们的“城市鼹鼠”生活。
深圳的地铁一号线,是深圳南北交通的主要大动脉,贯连着香港罗湖口岸与宝安机场相连,它跨越了东门商业区、蔡屋围一带的中央商务区、华强北商业区、深圳市中心区、深圳华侨城高级住宅区、深圳华侨城旅游区以及深圳大中心“前海片区”,以深圳1号黄金线贯穿南北,承担起了城市交通主动脉的职责。
分析一下深圳城市地铁交通大动脉,人们不难看出,深圳地铁一号线是深圳唯一跨越福田中心区和前海中心区的一条交通动脉,地铁1号线的线路轨迹反映出的正是深圳城市西移的进程,它尤如一条珍珠,串起了深圳三十年的繁华和记忆,这里有罗湖火车站深港的交融、国贸中心的“深圳速度”、东门步行街的潮流时尚、蔡屋围“深圳的华尔街”的“金融传奇”、华强北商圈的IT风云、上海宾馆的城市地标、福田中心区的“总部经济”、华侨城、世界之窗的人文景观,还有前海中心的未来展望……
地铁1号线串起了深圳最多数量的写字楼,它以与香港无缝接驳的交通优势,承担起深港共生共荣的历史使命。地铁开了,搭乘地铁来蔡屋围、福田中心区的港人多了,多次往返去香港的深圳人也多了,因为地铁的交通便捷,深港交流变得越来越频繁、越来越容易了。
最“省时”的交通工具
对城市人而言,最稀缺的就是“时间”,而地铁,正因为运行速度的快捷,而成为人们“省时”最好交通工具。据悉,地铁列车可高速无阻地运行,最高速度可达每小时80~120公里。轻轨、独轨交通可达70~80公里,而在市区运行的公共汽车等公共车辆时速仅为10公里左右,有时由于路面拥挤,往往寸步难行。城市地面空间有限,楼宇鳞次栉比,地铁不仅成为高效利用能源、低污染的城市交通工具,而且在合理利用地下空间资源、保护环境等方面也具有其他城市交通工具无可比拟的优势。
国外资料表明,轨道交通单位运输量的二氧化碳投放量仅为私人轿车的10%、公共电车的25%左右。日本相关研究资源表明,轨道交通的单位能耗仅是公共汽车的45%,小汽车的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