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交的快速发展,为群众出行带来了便利,但烦恼依然存在。说到乘坐公交的烦恼,坐过公交车的人,都能数出个一二三来,如汽车进站快如风,白天不准时、晚上难见影,不开空调照收两块钱……“公交优先”除了要改善外部条件,公交系统内部也要有所行动,提高服务质量,让公交车成为市民出行的首选。
鼓励市民“低碳出行”
“公交优先的原则很对,但好事要办好。 ”家住合肥西门香榭丽都的杜大爷告诉记者,长江西路高架修好以后,从他居住的小区到市区,有3路、108路、156路公交车可坐。但无论坐哪路公交,都需要步行两站路左右才能到达公交站台,“我们小区旁有两个比较大的小区,近千名住户,出门坐车这样麻烦,应该引起关注。 ”他建议公交公司将3路公交车的“十里庙”站点改在天乐广场停靠,“让大家都乐意乘坐公交车”。
网友高先生认为,“公交优先”符合大多数人的利益。公交车作为城市的公共交通工具,不管是从市民方便出行的角度,还是出于减轻城市道路压力、缓解城市交通拥挤的现状考虑,在现阶段乃至将来相当长的时间内,都要发挥其不可替代的主导作用。在经济发达国家城市中,公共交通承担着市民出行量的60%至80%,而在我国,这个数字只占到25%左右。有些市民出行之所以不愿选择公交车,原因无外乎公交车速度慢、线路布局不合理、换乘耗时太长等。
“如果公交优先发展了,专用道多了,行车速度上去了,公交出行率自然会上升。 ”合肥市规划局有关负责人认为,公交设计应以方便市民为准则,让市民下车就能在看得见的距离之内实现换乘。
据报道,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有关负责人表示,国家将有序开放公共交通市场,形成国有主导、多方参与、规模经营、有序竞争的格局等。省政府参事室参事陈进说,引入竞争机制,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经营管理市场化、发展建设集约化,使城市公共交通企业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我发展、自我约束、自我完善的市场主体,这样才能实现内因与外因的互动,达到“公交优先”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