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堵重在公交优先
堵车,是城市交通的痼疾。面对一座座“堵城”的出现,专家开出了“公交优先”的良方。
“公交优先”是指城市内的客运交通以大容量、快速度的公交系统为主,快速有效地分流人员、方便群众、减轻城市道路压力、缓解城市交通拥挤。这一治堵良方是否得到落实?记者在合肥随机采访了一些公交司机,在他们看来,公交车专用道规模不足、被随意占用,是交通效率降低的一大原因。
“除了长江中路、徽州大道等设有公交专用道,还有不少主要干道均没设置公交专用车道。即便设了的也没有体现出优越性,公交车不走专用道、其他车辆在专用道上行驶的现象屡见不鲜。公交车无法行驶专用道,为了安全起见,行车的速度就相应放慢了。 ”公交公司司机陈师傅说,有的线路,半小时才过一趟车。
目前,合肥拥有营运公交车辆2700辆,营运线路113条,线路总长1773.3公里,每天运送乘客170万人次以上。公共交通是一个城市社会活动的大动脉,近年来,城市公交得到较大发展,但城区部分街区之间、老城区与新建城区之间、城市与乡镇之间,依然存在公共交通循环不畅等问题。
高度密集的中心区,必然要以公交系统为主,否则大量车辆涌进来,就会形成一个堵城。公交优先,就应从技术层面上考虑,怎么使公交线路规划和布置合理,以吸引更多的人放弃自驾车的方式,选择乘坐公交出行。优先发展公共交通是群众的期盼。
治堵,就要多发展公交专用车道,保障公交车的“路权”。 “优先发展公交,我觉得最重要的是要完善城市规划。如果公交专用道、公交港湾等设施都不能实现,谈何公交优先? ”合肥市规划局一位负责人说。
省人大代表纪鸿说,合肥市虽已建立了3条快速公交路线和专用车道,但远远不够。只有加大快速交通系统建设,才能建立面向未来的现代化大城市的公共交通网络。
优化服务迫在眉睫
“公交优先”喊了多年,在不少城市显得步履迟缓,合肥市也不例外。究其原因,诚如一位网友所言:要想落实“公交优先”,公共服务、以人为本等理念必须“优先”。公交线路“苦等无车”、“车来爆满”,往往令乘客牢骚满腹,公交的自身优化迫在眉睫。
乘客对公交运营反映较为强烈的问题还有:没有确定的到站钟点,不便于乘客掌握等车的时间;乘客疏密不均,车内经常拥挤不堪;线路安排不合理,有的车绕的圈子过大,使得从甲地到乙地还没有步行来得快。 “标识不清楚,乘客难以从交通图上辨认某一路车经过哪些街道。 ”乘客孙先生说。
“让公交车提升竞争实力,要调整优化公交线网和站点设施,加快公交场站规划建设。 ”合肥公交集团董事长彭立煌说,重要的是通过科学规划和建设好公共交通线路。如公交场站的配套应成为强制性规定,写入规划审批项目的前置条件,与小区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投用。彭立煌认为,要改变当前城市公交面临的一系列问题,还需要政府的重视和社会各方的理解支持。应当增加车辆,缩短班次时间,尤其是上下班高峰时段。对老百姓不满意的部分公交车路网,要及时调整、改造,优化公交路线及站点,打造合肥快速公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