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厦门会不会对汽车限制挂牌?经过中秋小长假的堵车,这一谣言又风生水起。17日,交警部门再度否认了这一说法,并表示,将进行交通普查,为未来出台应对措施提供科学依据。(9月18日《海峡导报》)
城市汽车拥堵已经是城市病,更是影响城市生活更美好,市民生活更幸福的一大因素,如何做到不使汽车拥堵,汽车出行有序,似乎并没有过什么良策。
从以前我们应用的一些措施来看,并不是很有用,诸如限车牌,限单双号,限外地车,限大货车,收拥堵费,提高停车费,为何这些措施不能让汽车有序,更不能让城市的交通秩序更好一些呢?
一是缺乏科学措施,而只是根据城市车辆的一种表面现象,采取措施,这种措施是否有用,或者说对百姓的生活有什么影响,并没有去研究,而是一种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二是少了措施的持久性,只是此一时,彼一时,措施来了一阵风,措施过后,又被放在了一边,结果交通秩序始终如同小商小贩同城管玩捉迷藏游戏,而不是让交通规则起作用,交通运行的措施有持久性。
三是没有长效机制。只是交通一方面在为了城市汽车的拥堵而忙着,而没有全社会的广泛参与,或者让每一个车主也能参与进来,这就要有一种约束机制,更要有长效机制,否则,什么措施也对城市交通起不了作用。
如今,厦门摸底汽车数量,不管是用什么措施,这个是必要的,更是少不了的。兵书云:“知已知彼,百战不殆”,只有摸清家底,摸清城市汽车数量,无论是本地车牌,还是外地在厦车牌,还是本地车牌在外,与在厦的车辆,做到心中有数,才能为决策,为交通措施提供科学依据,为同城化交通对策做参考。
交通环境,不在于汽车数量有多少,但在于每天出行多少,城市又能满足多少的负荷,掌握了这些,摸清了情况,才会有科学的秩序,才会让每辆车都做到有序出行,遵守交通秩序,少了这些,什么措施都不力,什么方法也都不是根本的方法。
城市交通如同围城,没进来的想进来,进来的想出去,如何让他们进出有序,这是一门艺术,更是一门科学,但关键还是要有一个有序的进出口,让车辆进出自如,让每一辆车都如同棋盘止的棋子,都有它们合理的位置,合理的运行路线,这样,何愁没有有汽车的位置,没有良好有序的交通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