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记者发现,昨日自由论坛在现场进行了一项调查,列举出北京、上海、天津、苏州4个城市,让参会代表现场投票选出最宜居城市,结果苏州以七成得票取胜,业内认为苏州是“城市病”较少的城市,值得南京等其他城市借鉴学习,但苏州规划局总规划师相秉军却透露出鲜为人知的另一面,“苏州疾病发病率在全国居高位,而上海等一线城市居民平均期望寿命都比苏州高,这主要是由于这些大型城市经济、文化、医疗都好。苏州有文化、有人文、有历史,但是否宜居也是因人而异。”
不能重地上建设,轻地下建设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乡规划管理中心副主任刘佳福指出,有人说城市一大就有“病”,但“城市病”的原因其实是多种的,从规划管理方面来说,目前城市建设与管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是导致“城市病”因素所在,如现在有的城市在规划方面,“重形象、轻文化建设”,不少城市都在追求地标,但许多新地标却出现无文化内容的问题。还有的“重地上建设,轻地下建设”,今年全国各地连遇大雨,而持续降大雨,许多城市“逢雨必涝”,为了展示城市形象,相关部门主抓地面建设,而地下管线往往多个部门都说不清,甚至城市地下通讯、电力等管线出现职责不清,无一部门对城市地下管线进行综合管理。
“业内要求编制20年总体规划,但在上世纪80年代未预计20年后的现在是汽车时代,而上世纪90年代时也未预计出现在会进入网络时代。”南京市规划局副局长刘青昊认为,创建美好城市,不仅是解决交通、资源等问题,定义观念转变和提高素质也非常重要,因此,从各个方面加强城市规划,杜绝“城市病”,并提倡一种理想化的生活方式,让老百姓真正享受到大城市集聚的实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