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在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第二天会议上,多位专家重点讨论了“城市病”这一热点话题。2000年以后,人口向全国各大城市集中,爆炸性发展的城市由于规划跟不上,出现了交通拥堵、环境污染、住房紧张、文化缺失等问题,引发一系列社会矛盾。而拥有独特自然资源的历史名城南京,也无例外地在近年出现了“城市病”。 许多专家纷纷为南京开“处方”,为治好南京“城市病”出招。
进大都市了,生活舒适度却降低了
大城市因为经济发达、资源集中吸引了诸多外来人口在南京安家置业,但近年来城市居民的生活舒适度却似乎在下降,被业内称为“城市病”,并已开始影响南京居民的生活质量。“南京不同于其他城市,独特的自然环境,要防止“城市病”,要加强南京的老城保护,历史建筑的保护。但规划‘治’不好“城市病”,建设城市不能思想有病,思想比交通拥堵、环境污染更可怕。”南京市规划局副局长刘青昊称,规划师不是“城市病”的医生,观念和素质改变更重要。目前全国多个城市都出现“肥大”情况,而城市与人一样,过度肥大也会生病。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常务理事、同济大学城市规划系主任唐子来认为,目前我国的城市化进程已进入快车道,城市化水平在50%左右,但如果片面追求城市发展的规模和速度、忽视质量,盲目扩大人口和用地规模,只重视城市形象工程建设,忽视历史遗产保护,城镇面貌将千篇一律。值得一提的是,发展中的国家居民选宜居城市投票多选经济发展的大城市,而在发达国家的居民则认为环境优美偏远的小城市更宜居。
代表们认为,苏州“城市病”较少
“此次到南京参加年会,我住在南京河西的一家宾馆,我发现河西绿化好,建筑非常新,但商业等配套还未到位,买个打火机等东西都要打车跑很远。”昨日,外地参会代表给南京河西地区提了意见,这位不愿具名的代表称,他曾到过南京大厂地区,有的居民告诉他住大厂不敢开窗,污染问题还存在,当然,美好城市应当是安全、包容、交通便捷、环境优美、生活质量高的城市,虽然现在南京各方面都发展得很好,但在污染和配套方面还有待提高,这样才能更接近宜居城市的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