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网-厦门晚报讯 为了更加方便市民停车交费,同时也节省时间,提高通行效率,市信息化局等部门即将在文化艺术中心、嘉禾园停车场等几个大的公共停车场安装不停车收费系统,以后将推广到全市公共停车场,普通停车场则可自愿实施。
现状
停车交费容易导致拥堵
文化艺术中心停车场已经初步建成了智能化停车管理体系。记者看到,停车场入口有显示屏,显示车位剩余数量。车辆进入时,自动装置扫描下车牌,30分钟以内的车辆出库时,仪器显示该车不需交费,自动抬杆放行,不需要停车,速度大大加快。
如果超过30分钟的车辆出库时,只要预先在商场出口处凭购物小票报上车牌号,车辆不需交费即可放行。如果没有达到购物底线,则需要交付现金,这样将耽误较长时间,有时还需要排队。工作人员说,目前还不能做到不停车收费。
在普通停车场,由于没有任何智能化体系,车辆进场要拿卡,在交通繁忙时段则导致拥堵。如莲岳路新华大厦停车场,在昨晚6时左右,进场的车子往往要占用慢车道,阻碍了公交车的通行。
据了解,市规划局已组织近日编制完成《厦门市公共停车场(楼)布局规划》,将继续开建30个公共停车场,主要分布在岛内老城区,这些停车场都需要先进的管理系统做支撑。
未来
建立智能城市交通网络
不停车收费是城市智能停车系统的基础。未来,人们不但进出停车场不用停车交费,在外面要找停车场时,也可以通过手机或车载系统,找到附近有车位的停车场。
市信息化局有关负责人说,经过测算,不停车收费,可比停车收费通行速度快8倍。在我市繁华地段,经常可以见到由于停车场卡口拥堵,从而造成整条街道的拥堵。还有部分司机不停地在各个停车场之间无效行驶,就是为了寻找有效的停车位。在无效行车过程中,造成路面车辆过多,从而形成城市交通拥堵。停车收费以及寻找有效停车场已经成为影响城市交通的重要因素。
实现交通诱导系统以及不停车收费系统二者的有机结合,就可以实现司机快速找到有效停车场并实现快速停车,从而减少车辆在公共路面停留时间,提高城市道路使用效率。不停车收费系统也是智能交通的基础条件之一。我市在城市智能交通系统建设的过程中,需要不断的探索发展不停车收费的模式,从而建立智能城市交通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