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柏林已经有219个汽车共享站。使用时,顾客缴纳少量费用,然后得到一张密码卡。拿着这张密码卡,人们可以到附近的停车点取得车钥匙,用车完毕后,将车停到就近的停车点,再把钥匙放回停车场的密码箱即可。顾客的费用通常按照实际用车的时间和里程计算,一般月底会收到账单。
汽车共享服务,可以减少私家汽车的数量,提高汽车的利用效率。据德国研究人员测算,对于有1000万以上常住人口的大城市来说,采用汽车共享方案可减少数以万计的私家车。
轨道交通注重便利
150年前诞生于伦敦的地铁,如今是缓解城市交通拥堵的一大利器。目前,伦敦地铁是世界最长的地铁系统,全长有大约500公里,每天可运送旅客约300万人次。地铁在市内的运行间隔为2-2.5分钟,郊区为10分钟。在伦敦,当地人将地铁称为“管子”,正是这些“管子”,承担了伦敦交通70%的运力。
伦敦的轻轨也四通八达,甚至连新开发的地区都有。伦敦的轻轨共有12条线,如果加上高峰时间和星期日增开的3条线路,可达15条。
在伦敦,轨道交通的换乘是非常方便的。比如,一些重要的火车站和地铁站常建在一栋建筑内,出站就有公共汽车站或小汽车停车场,而15条轻轨线路相互交错,不需出站,只需在站内换乘其他线路,就可到达伦敦几乎所有地区。
丹麦政府同样重视轨道交通的便利性。他们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扩建地铁、修建高铁和轻轨、增设火车站无障碍通道等。尤其值得借鉴的是,丹麦政府还开发了手机应用程序,使人们可以通过手机购买城市间的火车票、区域列车票,并进行座位预订和时刻查询等操作,这就进一步提高了公共交通的效率。
规则确保秩序
在法国,驾校课程设置规范严格、考取驾照难度较大,据统计,考试通过率不足六成,经过两三次考试仍未获取驾照者比比皆是。获得驾照者,上路后必须严格遵守交通规则。
若司机不遵守交通规则,交通管理部门有权对其处以高额罚款,并根据情形轻重扣分,扣满12分者将被临时吊销执照。与中国不同的是,法国的司机每3年才有一次扣分清零的机会。这种规则要求法国司机的驾驶技能必须过关,而且必须具备较强的遵章意识,这也保障了良好的交通秩序,减少了交通拥堵的发生。
柏林交通的相对顺畅也离不开成熟合理的交通管理和交通规则,而行人、司机等交通参与者也都养成了守法守则的理念和默契。
比如,在柏林市,车流量不大的路段一般不设信号灯,如果根据交通标识有主路和辅路之分,那么在辅路的车进入或者穿过主路时必须确保不影响主路上的车辆。如果没有主路和辅路之分,那么右侧车辆有优先通行权。这种相对成熟的汽车文化,保证了道路交通的安全高效。
城市布局合理很关键
巴黎的规划者早在20世纪50年代就已认识到,未来城市发展的出路不是空间上的“摊大饼”,而是对现有建成区的功能调整。
1956年巴黎城市规划方案建议,限制巴黎地区人口增长,限制城市空间扩展,致力于降低城市中心区密度、提高郊区密度、促进区域均衡发展。具体措施包括:疏散中心区人口和不适宜在中心区发展的企业;在郊区建设拥有服务设施和就业岗位相对独立的大型住宅区;建设区域性交通系统。
近年来,巴黎市人口越来越多,城市负担越来越重。为此,法国前总统萨科齐提出了“大巴黎计划”。2010年9月27日,《大巴黎规划法》正式颁布施行。该规划的内容首先就是建设公共交通网络,即在大巴黎地区建立自动高速环城铁路,以缩短现有郊区之间的距离,联系各个经济区域和城市中心。这种规划,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交通拥堵。
在德国,柏林、慕尼黑和汉堡这样的人口超过百万的大城市的交通,也都得益于比较分散的城市布局。比如柏林,东西柏林时期,柏林墙大体沿西北东南走向将柏林一分为二,1989年柏林墙拆除后,柏林市中心反而出现了独特的开阔地带。近年来,虽然这里新建了大型建筑,但柏林市中心依然很开阔,这就非常有利于缓解中心城区的交通压力。
○摘自《环球》2012年第18期 刘卓 等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