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广州限制外地车的框架初步出炉,车辆限行成为读者们关注的热门话题。实际上,在车辆数目飞速增长的今天,如何维持正常的交通秩序,是每个国际大城市都会十分头疼的问题。
至于外国的大城市采取什么举措限行,用电影《地雷战》中讲的那样:限行,“各村有各村的高招儿”。
从各国具体实践看,伦敦和新加坡在中心城区的车辆限行方面,都积累了足够经验,也取得不少效果。
新加坡
众所周知,新加坡人多地少,面积712平方公里,人口508万,是世界人口密度第二高的国家,交通问题早就是该国面临的大麻烦。
排量越大 “车证”越贵
新加坡政府有一系列措施应对交通拥堵难题,其中最关键的是通过竞拍“拥车证”方式,限制车辆进入市区道路行驶。拥车证,类似我国的车牌竞拍。
新加坡法律规定,私人买车,每辆车必须拥有一张由政府发行的拥车证,期限为10年。也就是说,没有拥车证,便不能购买私家车;而10年后,哪怕你的车子照样崭新,但是拥车证到期了,照样要重新购证。
那么一张拥车证(COE)多少钱呢?一般来讲,每个月政府会举行两次拍卖,投放一定份额的COE,价格随着汽车排量和市场供求波动。近年来,拥车证的价钱上涨速度惊人。按照2008年的价格,A组车(排量1600cc以下小汽车)约1.4万元新币。到2013年,A组车的拥车证价格爆涨到近8万元新币左右。
采取高价方式“限买车”
导致拥车牌价格暴涨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新加坡政府的限制。出于限制车辆数的考虑,近年来他们逐渐减少了可供拍卖的拥车牌数量,市场供求因而出现失衡现象。实际上,新加坡政府是不鼓励私人购买汽车的。
由于拥车证的价钱推动,新加坡人买辆车的成本大大提高。与之形成鲜明的是新加坡房价。在新加坡,一套两室一厅的三房式组屋,仅需10万至15万元新币左右(1元新币约5元人民币)。近10万元的拥车证,几乎相当于一套两室一厅的房子。再算上名目繁多的路税、车检费、保险费,一辆在新加坡能上路行驶的汽车,其价值绝对要和数套房子相等,这还不算每月养车最少又要花费的1000多元新币。因此,在新加坡,拥有房子不算什么,拥有私家车才是中产阶级的象征。
要知道,即便是你用重金拍下“拥车证”,也不代表你可以在新加坡随意驾驶。因为进入市区要视不同情况收费,而且不便宜。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新加坡开始征收车辆拥堵费。如今,“电子公路收费制”被公认为是维持新加坡交通顺畅的“最大功臣”。
罗马
只有巴士能入城
罗马的限行措施更严,收费而可以进城的只是9座以上的巴士,外地私家小车压根就是不让进罗马市中心。要是开车硬闯,市内有无数个摄像探头,想不被拍几乎是不可能的,回头就要交上几百欧元的高额罚款,因此硬闯的人很少,虽然罗马市区的道路狭窄而曲折,但市内交通基本上还算顺畅,不怎么堵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