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也纳市政府没有单纯地限制上牌照,更没有“限外”的举措,而是通过改善城市整体的交通服务质量和效率,通过价格杠杆等手段来进行公交与私车的博弈,以科学的理性和制度的理性来改善城市的交通环境,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和宜居品质,公交的运行虽然需要巨大的付出,但它在整体上减少了社会运行的总成本。
作为一个连续四年荣登世界城市生活质量排名第一的城市,奥地利首都维也纳的城市规划与管理,的确有其独到之处,其中最为关键的一个环节,就是处处体现“以人为本”特色的城市公共交通体系,它把科学规划、高效运作的细节有机地融入到城市的整体发展之中,不但很好地保护了城市的历史人文景观,也较好地保护了城市的自然景观。今年年初,笔者有幸能在该城逗留一段时间,体验和观察其城市生活的基本层面,感受生活品质的真正涵义,深切感到,珠海要“在宜居环境上能够与欧美先进国家相媲美”,在城市的基础设施等硬件上,我们的差距不如我们所想象的那么大,但在城市建设的“软件”上,特别是发展理念上,我们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追赶。
一、以“公交优先”实现城市交通最优化
来维也纳之前,也听到不少对维也纳交通的赞誉,但直接的观感与主观的想象还是有很大的差异,第一是维也纳城市私人小汽车数量比我想象的要多,人文景观汇萃的内城,也即城市核心区,因为街道窄,停车位有限,所以车辆数量不多,但在核心城区的周边,车辆数量不少,虽然有容量较为充裕的停车场和停车楼,但小街小巷也停了不少。所查官方统计数据也证实了这一点,2007年至2009年三年中,该城机动车数量分别为802209,805339和814624辆,仍处于缓慢增长状态,每千人拥车数分别是392.5,389.5和390辆,相对于人口数量的增长,变化不大。维也纳整个城市南北最宽处22.8公里,东西最宽处29.4公里,总面积仅415平方公里,也就是说,比我们的香洲区还小,目前人口有170万人,作为一个人口与珠海相近,面积比珠海还小的城市,珠海30万辆左右的汽车保有量道路就常常显得拥堵不堪,维也纳交通反而不见堵?为何?
维也纳城市车辆虽多,但使用率不高。据笔者观察,居民区80%左右的机动车平时都是停着的,只是偶尔到城郊的超市购物或是休假外出才使用。居民出行怎么办?还是要靠公交!
维也纳公交的方便程度真是超乎想象。在市区任何一个地点,200米内必有公交站点,公交线路衔接紧密方便,笔者在市内散步到任何一个地方,走累了,随便搭上任何一路公共汽车或是有轨电车,几分钟后就可以到达一个地铁站,平时两分钟左右一班的地铁很快可以把你带到另外一个站点下车,走上几十米,另外一条线路的地铁转眼即到,转车之后很快把你带到目的地。
支撑维也纳公交体系运行的,是市政府所属的公交公司, 总里程为937公里的公交路网,5条地铁(U-Bahn,总长74公里,101个站点),28条有轨电车(总长172公里,世界城市排名第5),90条公共汽车线路,以地铁为主干,在地铁的重要站点之间,又以有轨电车和公汽为辅线,编织出一张疏密得当,全面覆盖的公交网络,要做到这一点确属不易,在维也纳内城周边地区,大多是人口低密度的别墅区,这些地方,对小汽车交通的依赖程度很大,在不同方向的地铁线站点之间,笔者的乘车体验是,10分钟左右便会有一班公交车。无论是有轨电车还是公共汽车,都有明确的到站发车时刻表,基本不会晚点,可以在15分钟内,可以从一条地铁线的站点,乘车穿越低密度住宅区,抵达另一条地铁线的站点,也就是说,即使住在低密度的住宅区,也可以不开汽车,而且公交的“一票制”,可以无限制在不同公交工具之间快速转乘,十分便捷,即使在高峰时节,乘车也不拥挤,公交运力常常处于“吃不饱”的状态,即便如此,为方便市民,主要地铁线24小时运行,另外,一些人性化的细节,如婴儿车可以十分方便地带上公交工具,实现公交无障碍。
维也纳城市地铁、有轨电车,公汽每天运行的总里程是181000公里,相当于绕行地球4.5圈。2009年,维也纳公交客运量为8.11亿人次,其中地铁5.10亿人次,有轨电车1.86亿人次,公汽1.14亿人次。统计数字也许过于抽象,最直观的体验和感受是:方便、快捷、舒适、经济。
可以想象,如果没有高效的公交体系,以维也纳城市的古与旧,其交通状况可能比国内许多城市的状况更加不堪。
二、通过政策博弈实现“公交优先”
一个城市选择了什么样的交通模式,她同时也就选择了什么样的生活方式和生活品质,城市交通模式塑造了一个城市的空间格局,与城市产业的发展息息相关。对维也纳城市交通的观察,使人感到,城市公交的发展不只是“优先”,更应该体现一种总体的整合能力。
与国内的许多城市相比,维也纳许多的街道,包括新近建设的城区,可以用“寒酸”或是“简陋”字眼来形容,虽然是发达的工业化国家,即便是社会资源倾斜的公共交通,也处处体现简朴、实用的原则,与国内有些城市近十年来建设的地铁相比,其设施反而显得“落后”,地铁站点的检票设施,居然是一个简陋的小盒子,把票打上时间,就可以在规定时间内无限次地乘坐地铁、公交、有轨电车。大多数人使用年票,月票,所以乘车换车无需检票,只有偶尔的抽查,熙熙攘攘的人群自由进出,通行效率非常高,没有昂贵复杂的电子检票设备,靠的是人们的自觉自律,难道是人们的道德水准真的比别的地方的人高出许多吗?
有效的制度设计有时远比道德自律更加可靠,个人年票365欧元,学生年票60欧元,成人月票45欧元,8天卡33.8欧元, 48小时卡11.7欧元,24小时卡6.7欧元,而单次票价是2欧元。2008年维也纳人均年收入是20206欧元,普通市民的可支配月收入大概是1200欧元左右,逃票既没必要,也更加得不偿失。管不住外地人怎么办?2009年,维也纳的过夜游客数量是980万人,买72小时的维也纳交通卡是19.9欧元,而且享受博物馆的门票优惠,人都会权衡利弊得失,好的制度,不会因为要惩罚违规的少数人,而给大多数人带来不便,能有效降低社会运行的总成本,促进社会的公平、正义与和谐,这就是制度变革的“正途”。
西方发达国家,早在四五十年前,就已经感受到个人机动车交通增长带来的困扰,维也纳也不例外,所以一直致力于改善公共交通,公共交通能否得到公众的认可,不单是一个“优先”的地位问题,更重要的是“优化”的问题,这需要长远的规划和周全的制度配套。1993年,维也纳个体机动化交通占37%,公共交通37%。这一年,维也纳提出新城市开发规划和交通理念,通过优先改善公共交通系统,内城停车空间管理,推动自行车和步行交通方式等措施,规划到2010年,公共交通在出行中的比例从37%提升到45%,个体机动化交通从37%减少到25%。同时预计该政策可使二氧化碳排放降低50%。
通过多年来的努力,维也纳原先预定的目标已基本达到。2011年维也纳有将近71%的人选择搭乘公共交通、步行或骑自行车出行。20年来,非公交汽车在维也纳交通总量中所占比例下降到了2011年的29%。维也纳市有41%的家庭没有私家车。
据“奥地利经济研究所”公布的一项调查报告,在社会经济发达程度较高的欧盟国家,轿车的拥有率与一国的富裕程度大致呈现出反比关系,即人均GDP高的国家,轿车拥有率反而较低。维也纳市2011年消耗的汽车燃油在奥地利所有联邦州当中最少。数据显示,2011年,维也纳人均消耗燃油342升,而奥地利的平均水平为429升/人。维也纳居民家庭在汽车方面的花费年均减少至4115欧元。
而个人的公交年票是365欧元,每天1欧元,年支出是汽车花费的十分之一不到,与维也纳城市公交能提供品质优良的交通服务相比,公众有足够的经济理性在公交与私车之间作出明智的选择。
维也纳市政府没有单纯地限制上牌照,更没有“限外”的举措,而是通过改善城市整体的交通服务质量和效率,通过价格杠杆等手段来进行公交与私车的博弈,以科学的理性和制度的理性来改善城市的交通环境,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和宜居品质,公交的运行虽然需要巨大的付出,但它在整体上减少了社会运行的总成本,改善了居民生活的质量和品质。优良的公交系统,与丰富的人文资源自然资源相整合,使旅游业充满活力,市政府每年的财政收入70%以上来自旅游业。每年在该市召开的国际会议数量也事实上远超巴黎、北京这样的大城市,以其小而成其大,吸金能力之强,由此可见一斑。
维也纳公交的发展虽然取得优异的成绩,但并未因此止步,地铁一号线将延长4.6公里,增设5个站,于2017年完成,二号线将于今年内延长至Aspern市。此外,绿道网逐年增长,目前,维也纳自行车道总里程已经达到1206公里,与城市的公交网渐渐融为一体,周一到周五,上午9时到下午3点,自行车可以携行上地铁,周末周日及节假日则全天可以携行上地铁。2011年,维也纳市提出智能城市发展目标,到2020年,将继续减少私家车出行率至25%,整个环保交通工具的使用率将提高到75%。除此之外,由维也纳公共事业控股公司开展的“电动交通”研究计划,目标是发展维也纳城市交通的新形式,将维也纳建成电动交通工具的示范城市,城市智能交通将成为维也纳城市公共近程交通的重要支柱,公共交通和私人交通将实现智能统一。
三、对珠海城市交通发展的启示
虽然城市发展的历史不同,文化背景不相同,自然环境也有较大的差异,但珠海与维也纳一样,对宜居环境所追求的目标是高度契合的。
解决交通问题要因地制宜,一些具体的做法实际上也无法照搬照套,维也纳在解决城市交通的问题上,受到的掣肘和遇到的困难实际上比我们想象的要多。珠海所具备的优势,我们实际上是受之而不察,要成为交通的枢纽,要成为珠江口西岸的核心城市,不单是多建几条路,多建几座桥那么简单,珠海作为一个新兴的城市,城市空间的成形也才三十年左右,近十年来,城市已建成的主要道路为了给小汽车增加道路供给,几乎都伤筋动骨翻修了一遍,但城市总体交通环境似乎并没有根本性改观,如果换一换思路,局面很可能完全不一样。
如今珠海比任何时候都更注重借鉴解决城市交通问题的世界经验,视野更开阔,并在近期的交通规划中体现出来,如有轨电车,城市公共自行车的引入。如果说维也纳城市交通有什么值得珠海学习的话,那就是眼光一定要长远,公交优先不只是公共资源的集中和倾斜,也不只是道路通行的优先权,更重要是城市交通体系的整体优化,以及其对城市功能和空间的整合能力,以最少的资源投入来实现城市精明增长及宜居环境的不断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