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今天,发展“绿色交通”已经成为必然趋势,绿色出行不仅可以降低交通能耗和污染,提升交通运输效率,还能实现城市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三者的统一。然而,作为绿色交通主体的城市公共交通占比却始终 偏低,据统计,我国大部分中心城市公交出行分担率平均不足20%,中小城市平均仅为10%,而欧洲、日本、南美等大城市的公共交通分担率已达40%—60%,这也是为什么这些发达国家的私家车众多,却很少拥堵的重要原因之一。在今年9月22日第七个世界无车日当天,显现出的城市交通现象更是远远没有达到人们的预期:“无车日,呈现出的并不是一路畅通,反而是处处拥堵。”是什么阻碍了人们选择公交出行方 式,又是什么让无车日的概念迟迟无法深入人心?在很多人看来,省会在发展“绿色出行”,尤其是完善公共交通出行方面,仍然任重而道远。
吐槽:
人多拥挤、时间没准,公交出行“痛上加痛”?
家住和平路与翟营大街交叉口附近的张女士是个彻彻底底的公交族,然而提起自己的“绿色出行”之路,张女士却是一肚子怨言:“和平路现在到中山路的车只有一趟,而且这趟车还到不了北国商城。”张女士说,目前和平东路上有三条公交线路,分别是4路、88路和83路,只有83路车能够到达中山路,其他两趟车都只沿和平路西行:“我上班地点在北国商城附近,每天还得倒两趟车才能到。”张女士说,此前83路公交车曾经开往北国商城,但后来却改了线,只能开到人民广场。此后她要么每天下了公交车再步行一站地,要么就只能倒两趟车才能到单位:“和平路现在小区越来越多,却没有一趟公交车能到市中心位置的北国商城,而 4路车和88路车的线路却基本重合,这样的线路安排不太合理。”张女士说,现在她正考虑买辆车,因为“乘坐公交车实在太不方便了,每天的来回倒车觉得消耗不起。”
而市民赵先生也指出,虽然他也很支持绿色出行,但是省会不够便捷的公交车实在难以作为出行首选:“我家住新石南路,上班需要乘坐36路公交车,可是36路车从新石南路要绕道才能到达中华大街,本来直线距离不足两站地,乘坐公交车却要绕道多达七八站,这肯定不如我自己开车或者骑自行车快捷。”
家住植物园西边四季凤凰城的李女士更是一肚子怨言:“我也想坐公交车出行呢,可到现在那边都不通公交车,因为出行实在不方便,我上半年才狠心买了辆车。”李女士说,为此她曾多次向公交部门反映,但由于种种原因小区始终无法通公交车。
采访中,有着以上遭遇的市民不在少数,谈起乘坐公交车出行时,人们第一反应就是“不够便捷”。
探因:
基础设施、线网布局制约公交出行分担率
现状1:基础设施不配套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2012年石家庄公交出行分担率仅为13.1%,预计今年将达到13.2%。提起省会公共交通分担率不高且增长缓慢的原因,石家庄市公交公司相关负责人指出,公共交通吸引力不强是首要因素。如今,人们的出行要求不断提高,从“有车坐”向更加“便捷、顺畅、绿色、安全、人性化”的服务转变。而 目前公交出行不方便、不快捷、不舒适的情况普遍存在。此外,城市公交线网的分布不均匀,有些地方甚至没有通公交,有些线路高峰时期严重拥挤,公交车之间换乘不便没有衔接,公交车准点率较低、等车时间长、行车速度慢、乘车环境差、服务质量低等等多个方面问题都较为突出,这些都是制约公共交通发展的原因。
“乘坐公交车在时间上心里总觉得不那么牢靠。”在省会中山西路某公司从事营销工作的吴楠告诉记者,虽然自己家离上班地点只有三站地的距离,但由于地处市中心,公交车拥堵现象十分严重,尤其是早高峰时段,经常遇到“半天不来车,一来来一串”的情况:“因为等公交车,早晨经常会迟到,这被批评是小事儿,一旦约了客户迟到,耽误了合作不说还损失了信誉,实在是得不偿失。”
公交车的时间不确定性以及效率低下等因素仍是不少市民不愿选择公交的主要原因之一。不少市民表示,除了在高峰时段公交车“步履蹒跚”之外,公交线路本身就非常受限,不断地进站停车起步:“时间根本就耽误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