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链接:
四川:有文化底蕴“城中村”可规划为特色区域
【点击进入论坛】
〉城乡规划求助〈|〉交通规划求助〈
日前,五华区委九届五十次常委会通过了《五华区城中村改造实施办法》(以下简称《改造办法),据了解,这是昆明市第一个成形的城中村重建改造办法。对此,昆明市政协主席、昆明市“城中村”改造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田云翔认为,该《改造办法》的出台为昆明市探索“城中村”改造提供了经验。
根据《改造办法》,五华区将从2008年起到2012年,用五年时间,分期分批完成主城建成区范围内51个“城中村”的重建改造,并逐步推进城市规划控制区范围内其他“城中村”的重建改造工作,即2008年5月前启动3个村的重建改造,年内推进10个村的重建改造,力争启动30个村的重建改造。
此次“城中村”改造,五华区以区政府为主导,街道办事处具体实施,在充分尊重村(居)民意愿、发挥社区居委会和居民小组作用的基础上,一村一策,整体推进,实现“城中村”重建改造村(居)民得实惠、企业得利益、政府得环境的综合效应。使城市面貌取得显著变化,从根本上解决脏、乱、差等问题,改变农居混杂的现象,改善城市环境,提高人民生活质量,逐步实现农村城市化、农民市民化、就业社会化、管理社区化。
在五华区的《改造办法》通过后,田云翔昨日出席五华区“城中村”重建改造推进会时说,今年昆明市四区启动40个“城中村”的改造,通过五华区“城中村”重建改造暨投资意向签约仪式了解的情况来看,有望超过40个。而五华区通过的《改造办法》,是对全区“城中村”做了全面系统的摸底和调查后制定的,为全市探索经验提供了很好的办法。
村民身份变为城市居民
在“城中村”改造过程中,五华区提出了实现“六个转变”,其中,村民的身份将变为城市居民,并且享受与城市居民同样的社会保障。这“六个转变”作为“城中村”改造的重要内容,将在2012年前完成。
在全面完成“城中村”重建改造的过程中,2011年至2012年,“城中村”村民的户籍将从农业户口转为城镇居民户口,实行城市居民户籍的统一管理,村民将变为城市居民。与此同时,通过“城中村”管理体制的改革,依法建立城市社区管理体制,逐步将“城中村”由农村社区改造成为现代化的城市社区,实现体制管理的转变。
此外,五华区在对“城中村”的改造中,将按昆明市有关文件精神,在保护农民合法利益的前提下,将“城中村”行政管辖范围内的集体土地,一次性转为国有土地,实现土地性质的转变。在实施“城中村”重建改造进程中,除城市规划设计的市政公用设施及市级以上重大公益建设项目外,不再审批与“城中村”改造无关的项目,“城中村”改造不再配给集体自留用地和审批新增宅基地。“城中村”重建改造项目的土地增值收益和建设项目的同级税收留成部分,按市返还比例,全部用于“城中村”改造。
“城中村”改造所带来的另一个转变,是村集体经济将变为股份合作经济,实现经济体制和活动方式的转变。在此过程中,五华区将对“城中村”进行全面的清产核算,明确产权,量化资产,制定集体资产股份改造方案,合理界定身份,公平地将集体资产量化到每个村民。
征地时建立社保体系
在规划方面,五华区将根据城市总体规划和分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的要求,按照“产业聚焦、功能完善、设施配套、环境优美”的原则,结合五华区“十一五”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按照敬爱内设中央商务区、中央智力区、工业聚集区、东西两轴上毛刺中心的发展思路,科学编制“城中村”一村一策的改造规划,实现与城市建设总体规划和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相衔接,通过有序、有效的重建改造,合理调整城市用地布局,推动产业发展、片区繁荣,完善城市功能,美化城市环境,提神城市品位。
值得注意的是,五华区在相关政策的支持下,将原“城中村”居民纳入城市统一的社会福利保障体系,社会保障由农村保障变为城市保障,实现保障模式的转变。实施重建改造的“城中村”促您统一纳入城市就业范围,实行城乡统一的就业制度,进行免费培训,并优先为就业困难的“城中村”居民提供就业服务,实施与城市居民统一的最低生活保障,并在征收土地的同时建立养老、医疗、失业保险等为主体的社会保障制度,解决村(居)民的后顾之忧。
[nextpage]
每亩土地补偿25万元
根据《改造办法》,在“城中村”重建改造用地供地方是上,将主要采取“毛地公开交易”方式,积极引进社会资本参与“城中村”重建改造,实现土地开发一、二级市场联动运作,以及采取和“净地公开交易”方式,由区政府主导完成土地一级市场整理工作。
而在实施“城中村”重建改造中,将按照优先建设安置住宅的原则,确保北拆迁人及早入住。实施整体拆迁“城中村”重建改造项目,旧村未拆除的,其他建设项目不得开工建设。
关于拆迁补偿,《改造办法》也作出了明确规定。在拆迁过程中,由区“城中村”重建改造工作指挥部设立资金监管帐户,按项目拆迁总资金70%的比例进行资金监管,保证拆迁补偿资金按时足额到位。具体补偿办法为,经依法批准划拨的用地以及集体建设用地,按25万元/亩给与补偿。而农村集体土地上的房屋,属宅基地建房,均认定为住宅,采取货币补偿、房屋产权调换(主要方式为原地回迁,异地安置可又拆迁双方协商确定)两种方式进行补偿。
潘家湾将改造为中央商务区
改造后的“城中村”将变成什么样?据了解,五华区的“城中村”将分为三类用地进行改造。一类用地主要指直接用于五华区实施中央商务区、中央智力区和工业聚集区核心战略,作为支柱产业发展的用地;二类用地主要指关系到五华区中央商务区、中央智力区和工业聚集区的拓展,以及城市商业次中心的建设,因其具有产业拓展潜力和为重点战略实施提供设施配套,有较高的产业开发价值的用地;二三类用地主要指位置较为偏僻、配套设施相对滞后,位置相对零散的“城中村”,主要通过改造优化、美化环境,逐步提升城市功能。
其中,中央商务区范围内的“城中村”主要通过增加商业、商务设施、提升城市功能,形成业态最丰富、人气最集中的片区。改造以后以商业、商务用途为主,并按规划条件配套高档住宅等配套设施。在五华区将被改造的51个“城中村”中,位于闹市区的潘家湾设区就将被改造为集现代购物、餐饮、娱乐、办公、居住、酒店、金融、证券服务总部经济等诸多更能于一体的大规模、综合性、现代化、高品质的城市综合体。
而位置较为偏远的黑林铺街道办事处、红云街道办事处的大部分“城中村”将被作为二类和三类用地进行改造。
本报记者 李冬 宋海燕 实习生 俞文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