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古城将“长大”27倍
“安新,白洋淀什么时候才拥有高速公路呢?交通实在是不方便啊!”就在保定市“两会”召开的前几天,一位保定网友在百度保定贴吧上发出这样的感慨。
两天后,这位网友在自己的主贴下面跟帖:“我看保定市政府工作报告说,要把安新纳入保定市区统筹规划,规划设计白洋淀大道。”
不仅仅是白洋淀大道,保定市还谋划了一条水路:通过设置闸门和清淤让府河河道保持一定的水位,届时市民就可以从保定城南的焦庄码头乘船,直达下游的白洋淀。
安新、白洋淀与保定主城区的距离,正在被不断拉近。
安新县的加入,是这次保定“两会”上提出的保定城市规划最新亮点。
据列席保定市“两会”的保定市城乡规划管理局局长倪贺营介绍,在去年7月出台的《保定市“一主三次”城市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试行)》中,保定市市域中心城市还只包括中心城区、徐水城区、清苑城区和满城城区,将安新统筹进来,将使保定形成“一城三星一淀”的新格局。
早在安新县被纳入保定市中心城市建设统筹规划之前,对周围满城、清苑、徐水三县的统一建设早有实质性的举动。
2008年12月,保定市委、市政府决定,保定高新区托管新市区大马坊乡、韩村乡大边陀村和满城贤台乡,与徐水大王店园区共建“中国电谷”,“中国电谷”的发展空间扩大近9倍。“这意味着保定市区面积实际上扩大了120多平方公里。”保定市高新区区委书记赵洪涛代表说。
作为一座拥有近3000年历史的文化名城,保定市城市建设受到一定束缚,向外寻求空间,成为改变保定城市发展的必由之路。
保定市市长于群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今年,保定市将重点建设“三纵三横一环”道路交通体系。三纵,即京港澳高速(保定段)、大广高速(保定段)、京昆高速(保定段);三横,即廊涿高速—廊涿张石连接线—张石高速涞水至涞源段、荣乌高速(保定段)、保沧高速—保阜高速;一环,由京石高速、荣乌高速、张石高速、保沧保阜高速在保定周边互通连接,形成高速外环。
“道路交通体系,将把保定与周边县市紧密连接起来,极大扩展城市空间。”倪贺营说。
按照保定市城市规划,保定中心城市“一城三星”面积将超过3200平方公里,将增加27倍。而目前保定市建成区面积不足120平方公里。到2020年,保定市市区人口达到170万,主城建成区面积170平方公里,区域生产总值1000亿元以上。
四大产业向四周扩散
隆冬时节,在总投资35亿元的安新县“河北大无缝”工程施工现场,300多名建筑工人冒着凛冽的寒风奋战在建设工地上。
说起这一场景,安新县委书记肖占乐代表充满自信地说:“安新白洋淀不仅是省市对外展示形象的窗口,也是安新人的聚宝盆。我们将紧密围绕做大做强白洋淀经济和城市发展目标,打造一个旅游经济强县和工业经济强县。”
而保定市高新区区委书记赵洪涛代表则雄心勃勃地表示,下一步,他们将重点制定完善发展规划,加快路、水、电、气等基础设施配套,推进六九硅业、中能风电等重大项目建设,继续扩大与兵装、国电等战略合作,加快扩张风电产业,做强光伏产业,壮大输变电、储电、节电等产业,努力建设世界一流的新能源产业基地。“城市要发展,支撑在产业。”保定市发改委主任郝国赤说。从保定市政府工作报告中关于城市建设的相关部分中人们不难发现,这座城市的每一步“扩张”,都将有产业规划相依托,主城区与其他城区的功能定位更是充分说明这一点。
保定中心城区重点发展教育、文化和高端服务业,以及科技含量与附加值较高的现代制造业;徐水城区是以大中型机械制造企业为主的现代制造业基地;清苑城区作为以汽车及其零配件生产为主的现代制造业基地,分担中心城区部分仓储与物流配送功能;满城城区分担中心城区部分文教、居住功能,休闲、度假、旅游服务基地。
在保定南部清苑县到定州一带,是汽车工业的天下。
未来几年内,保定市将用足用好国家汽车产业调整振兴规划和“微型车下乡”政策,继续坚持“差别竞争、错位发展”,支持企业扩张规模、完善链条、集群发展,推进华北轻型汽车城建设。记者了解到,保定将推动中兴与长安、天马大迪与陕汽合作等项目取得实质性进展,同时抓好长城40万辆乘用车及零部件、河北长安30万台发动机和市汽车零部件基地等项目建设。
保定东部地区,则要抓住国家出台纺织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政策及北京建设“世界时装之都”的有利时机,推进与北京纺织服装产业战略合作,加快建设京南纺织服装生产加工基地。抓好园区建设和污染治理,确保中纺依棉精品工业园一期竣工投产,争取京棉公司7万纱锭整体搬迁项目落户宏润,加快高阳纺织印染循环经济园、白沟工业园、容城服装工业园等园区建设。
而在满城、白洋淀地区,保定市将用好国家刺激旅游产业发展的政策机遇,培育一批“专、精、特、新”文化旅游企业,快上一批文化旅游项目,开发一批文化旅游产品,整合一批精品旅游线路,努力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突出抓好河北动漫产业基地、温泉城在水一方等重大项目,推进环京津休闲旅游产业带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