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有竖向中式花园
该方案为广州博物馆新馆取名为“憩云”。“憩云”的外形正如其名,也像一朵停留在山间的白云,底座是一段经截取的金字塔,上方则是一个飘浮的立方体。该建筑的外立面深受中国传统建筑元素砖墙的启发,由石材和玻璃构成,其上覆盖金属遮阳板,同时还利用了风力和阳光能量。
市民进入博物馆主入口大厅后,便可看到一个竖向中式花园的垂直大堂空间及一个悬空的休闲娱乐平台。而所有的参观区皆与居中的大堂空间相互连通,电梯、旋转楼梯均连接入口及首层展厅。也就是说,参观者从入口大厅开始参观,一路参观完之后又回到入口大厅。
演艺中心内设有音乐厅
该方案为广东画院、广州画院取名为“逸云”,因为,在外形上也颇似飘动的白云。两座画院的所有功能区域皆相互独立、分离,建筑设计的风格是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画院的主体结构是由三个矩形立方体作为基础,一个盘旋于其上的波状体量共同构成的。建筑平面采用灵活变通的空间模块,分隔则采用便于拆搬的隔板体系。
该方案为文化演艺中心取名为“行云”,并将其设计成对多种文化设施起到整合作用的多功能综合性建筑。“行云”朝向市民广场,为了让南侧的白云山脉进入市民的视觉范围,其南侧的公园被空出。建筑的外立面由光伏电池以及遮光元素共同构成,可为建筑自身生产能源。
根据该方案,文化演艺中心包括建筑基础部分的7个电影放映厅,一个可容纳1200人的鞋盒形音乐厅及其上部一个可容纳2700人的观演大厅。同时,电影放映厅的外面还设有休息厅。该方案的设计使得演艺中心日、夜间皆可为广州市民提供丰富的文娱生活。
方案2
骑楼体现岭南特色
该方案里,既有热闹的休闲广场,又有静谧的文化区,既有时尚的现代建筑,又有岭南特色的骑楼建筑。方案二不仅为市民提供了一片文化建筑群,还为市民提供了一个可以随时欣赏白云山美景的视觉长廊。交通方面,则采用直接在四个下沉式庭院内上下客的方式,市民在落客点下车后,可经通道直接通往各单体建筑和中央花园。
绿化带宽约百米
该方案将市民广场设计成市民休闲的中央花园、广场东侧正对白云会议中心则设计成一条望白云山的视觉长廊。不同于其它规划将四栋建筑以十字形排列,该规划方案将三栋建筑沿云城西路以线性方式排列,同时,以水为界对各建筑进行分隔。沿用原白云机场跑道的中轴线,设计了一条宽约100米纵贯南北的绿化带。市民可通过广场的休闲热闹与花园的静谧凝思之间形成对比,体现花园与文化区和谐共融。
广州博物馆新馆采用了较为简洁的建筑形式:建筑内设计了一个中庭,公共服务区绕中庭布置。建筑首层、二层为展厅,观众教育区,行政管理和业务科研区分别位于建筑顶层,两侧各有一个中心花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