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状态是,保留支柱地位,还是去除这个支柱地位,发改委和建设部都不愿意主动提出来,去还是留,大家都回避。”前述接近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的权威人士称,即便进入现在这个阶段,这个关键名份的去留,至今尚未确定。
记者掌握的情况表明,建设部实际上是希望能够延续“支柱产业”这个“定性”的,但是前述权威人士告诉记者,在目前国务院对房地产市场进行政策调控的背景下,建设部直接出面提出保留房地产业国民经济支柱产业地位,将承受“过大的压力”。
一位曾参与规划前期起草的专家告诉《中国经营报》记者,在“支柱产业”这个定位上,国家发改委的态度并不十分明确,在此过程中,国家发改委强调的始终是房地产行业健康、稳定的发展,至于国土资源部、银监会、人民银行则对此没有太多强调与涉及。
在此前的一个房地产论坛上,任志强就曾表示,中国实际上远不如某些发达国家重视房地产,所以房地产在实际当中,按照发展阶段来说,比这些发达国家的比重要低得多。这就是目前中国存在的问题,没有充分发挥房地产的产业作用。这就变成了一个需要经济增长的时候就鼓励房地产,需要限制投资过热的时候就打压房地产的局面。
谁左右地产业命运?
谁能最终左右中国房地产业“支柱与否”的命运?恐怕这将与中国经济整体十二五规划的口径与“增长方式”密切相关。毕竟目前中国经济的发展与房地产业的长链条拉动,密切相关。
记者了解到,受国务院委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于2009年花了一年的时间进行“十二五”规划预研究,以破解导致中国消费增长的持续下降之谜。从国强转向民富,正在制定的“十二五”规划中,提高私人消费占GDP的比重成为重点命题。
“十一五”规划收官尚余半年,但4年前规划中提出的诸多目标能否顺利实现,已颇为明朗。经济增长等指标虽然表现不错,但从“九五”期间就被提上议事日程的经济结构调整,仍然进展有限。
根据“十一五”规划目标的经济增长率是7.5%,但目前大体看来是10%。实际上,最近几个5年规划的经济增速都被实际增速远远超过。比如,我国“九五”计划确定了GDP增长速度8%,最后实际增长为8.6%;“十五”规划确定的GDP增速为7%,但实际执行是9.5%。
一位参与这项课题的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专家告诉记者:“如果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提出消费占GDP增长比例的目标,房地产业的投资属性就必须被淡化,而纯粹把房地产变成一种消费行为,但这是很难的,那就是有另外一种情况,就是其他主流的社会消费成为GDP增长的主力,这样,房地产的地位,就要有所调整。”他表示。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刘世锦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也坦承:“转变发展方式已讲了很多年了,但依然没有取得全面、实质性进展。”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与发展阶段有关。在过去相当长一个时期内,现有发展方式还有一定的适应性,可以维持,有一定潜力。但进入“十二五”时期,情况将发生重大变化。
“但是,短时期内,房地产业上下产业链条较长、带动能力较强的作用,是不会改变的。”刘世锦称。
谁能在多长时间内取代房地产,或许才是这个颇具争议的行业最终能否保住“支柱产业”地位的关键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