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最为严厉的一次楼市调控的当口,房地产业“国民经济的支柱地位”的“生死去留”似乎也走到了决定命运的“节点”。
“房地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下称“规划”)很有可能是这个命运节点的载体。这份已经进入各部委协调阶段的“规划”,在整个起草的过程中,房地产行业“支柱地位”成为了各个参与部委“既想回避,又存争议”的“敏感区域”。
这份将详细确定“十二五”期间中国房地产投资总额甚至开复工面积的“发展规划”,其起草工作实际已潜行多时,而在国务院强力调控房地产市场的今天,这份关乎房地产业下一个5年发展命运的规划,在长期发展与短期调控之间,抉择微妙。
“发展规划”还是“调控规划”
“从去年开始,房地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实际上就已经起草了,只是今年又赶上了楼市调控这个当口。”5月20日清晨,接近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的一位权威人士向记者透露,参与“规划”起草工作的,涉及国家发改委、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下称建设部)、国土资源部、人民银行、银监会等部门。
记者了解到,2009年,在国务院的统一部署之下,各行业编制十二五发展规划的工作全面启动,并由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牵头负责,彼时,经历了近8年高速发展且争议不断的房地产行业,首次被要求起草编制“十二五发展规划”。
“解决中国房地产的问题,必须两条腿走路,既要调控,更要改革,有这么一份文件是情理之中的事情。”中国房地产及住宅研究会副会长顾云昌向记者如是表示。
目前,在这份已经进入部委协调阶段的“规划草案”中,将首次详细规定十二五规划期间,中国房地产的开工面积、投资总额、保障性住房建设等目标都将被细化到“数字”的级别,一旦这些“规划指标”确定,未来每年的相关工作,将按照这个总体指标细化实施。
“除此之外,这份规划还包括一些制度上的内容,比如土地供应制度、住房产品结构等等,但这些,都是对现在已经确定下来的一些制度进行一些系统化的工作,不会有特别多的新意,主要还是那些数字,因为一旦落实,就涉及到完成情况的考核问题。”前述权威人士向记者表示。
这份规划于2009年便开始起草,彼时,中国房地产业协会还受命向国家发改委进行专题汇报,不过,当时楼市尚未面临如今中央政府强力调控的政策环境,因此,在2010年楼市调控开始之后,这份规划又进行了相应的调整,以确保中国住房市场“去投资投机化”的基本属性,与目前短期调控的口径与方向保持一致。
“支柱地位”遭部委回避
记者了解到,在整个规划的起草过程中,最为敏感的内容,便是这份“规划”中,是否一如既往地沿用“房地产是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的表述,尽管仅仅是个“名份”,但在此时此刻,却变得敏感异常。
2003年,国务院下发17号文件,文件中给予了房地产行业“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的“地位定性”。时年夏天,央行刚刚下发121号文件,对房地产行业的开发贷款、自有资本金、按揭贷款等进行收紧控制,房地产行业在那一年首次被推至调控的边缘,但随后17号文件“支柱产业”的定性,让当时的中国地产界松了一口气。
自那时起,地产界就十分看重这一“名份”问题,因为这一“名份”直接关系到政策调控的尺度与政府对房地产行业发展的总体方向控制。